“咣”的一声巨响,火焰卷着黑烟冲上天,克麦罗沃州街头那辆不起眼的小汽车,瞬间就成了一坨冒着烟的废铁。
车里那位,叫瓦尼亚明·马日林,43岁,正儿八经的特警中校,就这么“意外”下线了。
这事儿刚出,乌克兰国防情报总局的视频就跟上了,那叫一个高清无码,还配上一句“我们既不承认也不否认”,潜台词简直是直接糊你脸上:“猜猜是谁干的?”
这套路,是不是品出点熟悉的味道了?
这年头打仗,越来越像一出元素过多的好莱坞大片。
明面上是飞机坦克哐哐一顿砸,桌子底下呢?
金融、能源、情报战,各种暗箭嗖嗖地飞,玩的就是一个心跳。
就在马日林中校这事儿前后几天,整个棋盘上,“咣咣咣”连下三步重子,这节奏,密得让人喘不过气。
先说那帮西装革履的,美国人又把那根制裁大棒给抡圆了。
这次不搞什么虚头巴脑的,直接瞄准了俄罗斯经济的两根顶梁柱——卢克石油和俄罗斯石油。
这两家公司啥概念?
基本就是俄罗斯石油产量的半壁江山,出口的大动脉。
以前的制裁,总有点隔靴搔痒的意思,欧洲那边半推半就,美国也留着后手,大家都在互相“拉扯”。
这次可不一样了,看这架势,是真奔着把俄罗斯的钱袋子给掐死去的。
能源这玩意儿,就像人体的血管,从挖油的、运油的、到最后收钱的,一环扣一环,你随便在哪捅一刀,整个市场都得跟着发烧。
油价会不会坐上火箭,这事儿谁也说不准,但可以肯定的是,大家伙儿的钱包又要跟着“抖三抖”了。
有人又想起了特朗普那套“压到你喘不过气,逼你回桌边聊”的老路子。
可问题是,战场上抢不到的地盘,谈判桌上靠一张嘴就能吐出来?
枪口还没从对方脑门上挪开呢,怎么可能心平气和地拿起话筒唠嗑。
美国这边刚一发狠,普京那边立马就有了回应,而且是直接王炸起手。
29号,他老人家气定神闲地宣布,那个叫“波塞冬”的核动力潜航器,试验搞得“非常伟大成功”。
这“波塞冬”是个什么灭霸级别的狠角色?
简单说,就是个装着核动力心脏,能在大洋深处玩“潜行”的超级核鱼雷。
射程几乎无限,专挑你家门口的港口、基地这种要害地方下手。
这玩意儿的威力,据说比那个“萨尔马特”洲际导弹还猛一个量级。
要知道,“萨尔马特”本身就是个能把地球当核桃捏的“末日武器”,射程覆盖全球,一次性带十几个核弹头。
现在普京把“波塞冬”这么个“海底幽灵”抬出来,那意思就很明白了:我不仅有从天而降的锤子,还有从你家浴缸底下钻出来的刀子。
再加上前几天刚试射的那个“海燕”核动力巡航导弹,理论上能绕着地球飞到天荒地老。
更绝的是,普京顺手还把跟美国签的《钚管理及处置协定》给撕了,这下好了,核军控最后那点儿窗户纸也给捅破了,大家彻底“裸奔”了。
威慑的精髓,玩的就是“你猜我敢不敢”。
当游戏规则越来越少,赌桌上的气氛也就越来越紧张,谁知道哪个喝上头的玩家会不会一把就梭哈了。
一边是经济上快被掐断气,另一边是核武器的红线越画越模糊,就在这风口浪尖上,马日林中校的车炸了。
这种直捣黄龙,在你家腹地搞“定点清除”的戏码,杀伤性不大,但侮辱性极强。
它就像一根毒刺,扎进俄罗斯庞大的安全体系里,让你开始怀疑人生:内部是不是出了内鬼?
保护链是不是漏成了筛子?
这种不安全感一旦蔓延开,比正面战场上损失几个师还难受。
你看,这三件事,就像三根绳子,拧成了一股死结。
美西方想用钱困死你,俄罗斯就用核武器告诉你“兔子急了也咬人”,而那个看不见的黑手,则在你家里点火,让你后院起火。
压力一层层堆上来,谈判的桌子,也就离大家越来越远了。
说到底,这些宏大叙事,最后都要折算成普通人账单上的数字和心里的焦虑。
油价涨了多少,面包贵了几毛,这才是老百姓最真实的体感。
所以啊,别看现在闹得欢,公众的耐心是有限的。
接下来,就看这出大戏怎么往下演了。
是继续加码,把桌子掀了,还是都在悬崖边上踩一脚刹车?
谁也说不准。
咱们这些吃瓜群众,也只能搬好小板凳,一边心惊肉跳,一边又忍不住想看下一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