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彩

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工作三年,月薪低于4万就别想存钱了

布鲁塞尔的薪水单,藏着不存钱的秘密

三年前拎着行李箱落地布鲁塞尔机场,我以为月薪 3 万人民币足够体面生活。

直到收到第一笔工资单,才懂这座城市的 “消费陷阱” 有多隐蔽。

税后金额被社保和高税收啃掉大半,HR 递来薪资明细时,笑着说:“欢迎来到欧洲税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我盯着数字发呆,她补充道:“多数人拿 13 或 14 个月工资,但想存钱?月薪低于 4 万人民币基本没戏。”

房租:每月先划走三分之一工资

初到布鲁塞尔,我在市中心找了间一居室公寓。

中介带我看房时,反复强调 “性价比超高”。780 欧元的月租,换算成人民币近 5700 元,占了当时月薪的五分之一。

后来搬去郊区,两居室租金降到 900 欧元,约 6500 元人民币,依然是固定支出里的大头。

苏式老楼的楼道里飘着咖啡香,邻居大叔每次遇见都打招呼,可交房租那天,银行短信提示音总显得格外刺耳。

朋友租的市中心三居室,月租高达 1426 欧元,他常调侃:“工资的三分之一先给房东打工。”

日常开销:小钱堆出的 “月光”

布鲁塞尔的消费,藏在每笔不起眼的支出里。

早餐买杯卡布奇诺 2.49 欧元,午餐一份简餐 15 欧元,晚餐和同事 AA 中档餐厅,人均 30 欧元打底。

周末去超市采购,一打鸡蛋 2.3 欧元,一公斤鸡肉 10 欧元,再拿箱 1 欧元的可乐,几百块人民币就没了。

前阵子通胀稳定在 3.2%,但服装、水电价格悄悄上涨。去年冬天的取暖费,比前年多交了 10%。

一件普通牛仔裤 84 欧元,约 600 元人民币,逛一次街,半个月的零花钱就见底。

偶尔想改善伙食,去吃顿三道菜的中档餐,60 欧元的账单让人心疼,只能安慰自己 “就当体验当地文化”。

交通:绿色出行也省不下太多

布鲁塞尔鼓励绿色出行,可交通费依旧是笔固定开销。

我办了年轻人优惠年票,虽比原价便宜不少,但每月仍要为交通支出几十欧元。

同事开车通勤,每升汽油 1.38 欧元,加上停车费,每月交通成本轻松超过 200 欧元。

有次加班错过末班车,打车回家花了 30 欧元,相当于人民币 216 元,心疼得我之后再也不敢拖延下班。

后来学着骑自行车通勤,虽然能省点钱,但遇到下雨天,浑身湿透的模样实在狼狈。

隐形消费:藏在细节里的支出

在布鲁塞尔生活,总有猝不及防的开销。

手机话费每分钟 0.24 欧元,宽带每月 50 欧元,这些 “小钱” 积少成多。

去年冬天暖气故障,维修师傅上门一次就收了 80 欧元。

朋友买了双运动鞋花了 89 欧元,约 633 元人民币,穿了半年就开胶,吐槽时又不得不去买新的。

偶尔和同事去酒吧小聚,一杯啤酒 5 欧元,几轮下来,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通胀带来的物价上涨虽不剧烈,却像温水煮青蛙,慢慢吞噬着工资余额。

实用生活 &; 出行 Tips

租房优先选郊区,可通过本地租房平台对比价格,合租能大幅降低房租压力。办理对应人群的公交优惠卡,年轻人或老年人能享受大幅折扣,短途通勤优先选自行车。大型超市的食材性价比更高,可周末集中采购,自己做饭比外食节省一半以上开支。关注商场换季折扣,服装类产品在打折季购买能省不少钱,避免冲动消费。

利用政府提供的免费资源,比如骑行安全培训班、公共图书馆等,减少非必要支出。

写在最后

布鲁塞尔很美,哥特式建筑倒映在运河里,街头的巧克力香让人沉醉。

这里的工作节奏温和,法定每周 39 小时工作制,很多公司还有弹性时间。

可高税收和高消费像一双无形的手,攥着你的工资单。

月薪低于 4 万人民币的日子,不是不够努力,而是这座城市的生活成本本就如此。

有人问我后悔来这里吗?

我会摇头。

只是每次看到银行余额,都会默默把存钱计划推迟到下个月。

如果你来布鲁塞尔工作,记得先算好这笔消费账 —— 体面生活容易,想要存钱,真的需要更高的薪资底气。

88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