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彩

特朗普放话:不打关税战,谁还把美国放眼里?贸易战看来要打持久了!

特朗普又开炮了。

10月15号,他对着记者直接撂话:中美贸易战早就打得火热,不加关税,全世界谁还把美国当回事?市场立马抖三抖——因为这不是嘴上放狠,而是真要动手。11月1日起,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关税直接翻倍,拉到100%。这可不是小打小闹,是往火药桶里扔火柴。

导火索其实几天前就埋下了。10月9日,中国出台新规:只要产品里含中国稀土超过0.1%,想卖到国外?先批!稀土这东西,听着不起眼,却是芯片、导弹、电动车的命脉。美国高科技产业严重依赖它,供应链瞬间绷紧。特朗普第二天就反击,干脆利落,毫不拖泥带水。

有意思的是,这场火药味十足的对峙,偏偏撞上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华盛顿开大会。本来大家聚在一起谈全球经济复苏,结果全被贸易战的硝烟呛得说不出话。

美国财长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里尔赶紧出来灭火。他们说,现在有个90天的关税暂缓期,5月开始,8月续过一次,11月9日到期。如果中国愿意松一松稀土管制,美国可以考虑再延期。两人还透露,两国领导人打算在韩国APEC峰会前碰面,具体聊什么,接下来几周定。格里尔甚至放软话:“咱们能不能回到一周前?各退一步,维持现状。”听起来像递台阶,但谁先下,谁就显得软。

G7也没闲着。同一天,七国财长集体表态要联合应对中国稀土管制。德国说“得小心别伤着自己”,日本喊“必须团结”。美国还在拉拢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搞一个“去中国依赖”的战略联盟。特朗普政府甚至打算直接控股关键企业,把稀土、芯片、药品这些命脉攥在自己手里。

可现实很骨感。全球70%以上的稀土供应链绕不开中国,短期内根本找不到替代。IMF都急了,警告说:再这么打下去,2025年全球经济增速可能直接掉0.3%。

这场景,是不是有点眼熟?没错,2018年那会儿,特朗普第一任期就干过一回。先是对钢铁铝加税,接着对中国340亿美元商品开征25%关税,后来一路加码到2000亿。中国也没怂,反手就对美国大豆、汽车加税。结果呢?美国大豆对华出口从123亿暴跌到31亿,中西部农民叫苦连天。直到2020年初,双方才签了第一阶段协议,勉强按下暂停键。

但特朗普从来没变过思路。他始终相信:关税是武器,能逼制造业回流,能缩小贸易逆差。他总说,美国这些年丢了500万工厂岗位,都是被别人“占便宜”占走的。2024年竞选时,他就放话要对中国征60%关税,对墨西哥100%。今年1月20日一上台,立马兑现——4月宣布国家紧急状态,理由是2024年贸易逆差破了1.2万亿美元。他还给这招起了个名:叫“互惠贸易”,意思是你收我多少,我就收你多少。

效果呢?美国平均关税率从2.5%飙到27%,创百年新高。不光对中国,连加拿大、墨西哥也没放过。去年底他威胁对墨加征25%关税,说是为打击毒品和移民。结果墨西哥总统回怼:“关税解决不了移民问题。”加拿大总理直接说要反制,连自家省长都反对报复。

中国这次也没退。10月13日,商务部明确表态:不怕打,但反对打。此前拜登政府去年12月刚收紧对华芯片出口,特朗普上台后变本加厉。中国则在10月12日强调,稀土管制完全合法,是对美方关税的正当反制。市场反应剧烈——美股一天蒸发2万亿美元。

风向似乎有点微妙变化。10月16日,特朗普突然改口,说100%关税“不可持续”,还补了一句:“短期会有阵痛,但美国经济长期会更强。”他甚至提到自己和中国领导人“关系很好”,希望继续下去。更离谱的是,他还吹牛说靠关税24小时就摆平了印巴冲突——虽然没人知道细节。

这场博弈,表面是关税和稀土,背后是两个大国对规则、技术、未来的争夺。特朗普把关税当锤子,见什么都想敲一敲。可世界不是铁匠铺,敲多了,锤子会钝,桌子也会塌。

我个人觉得,用关税当外交武器,短期或许能吓人,但长期只会逼别人另起炉灶。你越封锁,人家越想绕开你。真正的底气,不是能加多少税,而是别人离不开你的技术、市场和信任。现在全球都在找稀土替代方案,芯片也在去美化——这不是靠喊话能拦住的。贸易战没有赢家,但最惨的,永远是那些被当成筹码的普通人:农民、工人、小企业主。大国角力,别让老百姓买单,这才是真正的“互惠”。

88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