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35岁,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到了中层,年薪30万。在别人眼里,我算是标准的“城市中产”,有房有车,生活稳定。我自己也一直坚信,只要足够努力,拼命工作,就能靠工资和储蓄,给自己和家人一个安稳的未来。我每天看财经新闻,关心CPI,以为只要让存款的增幅跑赢通胀,我就安全了。
直到上个月,我深夜读完了翟东升老师的这本《货币权力与人》,这种安全感被彻底击碎了。我感觉自己像是《黑客帝国》里吞下了红色药丸的尼奥,第一次看到了现实世界背后那套冷酷的、由代码写成的运行规则。
这本书没有讲任何“理财技巧”,它像一把手术刀,解剖了我们身处的这套金融体系的底层逻辑。其中有一个观点,让我醍醐灌顶,也脊背发凉。翟老师提出,我们普通人理解的“通货膨胀”,和真正发生的事情,完全是两码事。我们以为的通胀,是超市里的鸡蛋又贵了两毛钱。但真正的通胀,是货币超发后,新增的货币像洪水一样,优先涌入那些离“水龙头”最近的地方——资本市场和房地产。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当我和我的同事们还在为年底加薪5%沾沾自喜时,那些靠近权力与资本核心的人,已经用几乎零成本的信贷,买走了城市核心区的房产和优质公司的股票。等这些新增货币,经过层层流转,最终变成我们的工资时,我们面对的,是一个资产价格已经被洪水抬高了一大截的世界。我们拼命工作攒下的钱,其增长速度,永远追不上资产泡沫的膨胀速度。
读到这里时,我惊出了一身冷汗。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我越努力,反而越焦虑。因为我只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去掩盖战略上的无知。我们这些所谓的“中产”,每天兢兢业业地生产价值,然后把换来的货币存进银行,自以为是在“储蓄未来”,殊不知,这些储蓄,在整套金融体系的设计里,不过是维持游戏运转的燃料,注定要被稀释和收割。
这本书124块钱,它没有给我任何一夜暴富的方法,却给了我比黄金更宝贵的东西——清醒。它让我第一次跳出个人奋斗的视角,去审视自己所处的经济环境。我不再为物价上涨而焦虑,而是开始思考,在这套规则之下,一个普通人如何才能守住自己的劳动果实。这种认知上的升级,是我今年最好的投资。#图文带货训练营#
#金九焕新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