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彩

杨广以生命和隋朝灭亡为代价,揭示一个道理:世家大族必须铲除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楚河编辑|楚河

《——【・前言・】——》

提起隋炀帝杨广,十个人里九个会说他是“昏君”,骂他修运河劳民、征高句丽伤财,把杨坚攒下的家业全败光。可真翻遍隋书、通鉴这些老史料就会发现,杨广哪是昏?他是太急、太猛,一门心思要刨世家大族的根,最后把自己和大隋都搭了进去。这不是败家,是跟千年旧势力死磕,只是没磕赢而已。

一、世家有多横?皇帝都得看脸色

隋朝的天下,从根上就跟世家绑在一起。杨坚能从北周静帝手里夺权,靠的就是关陇集团——西魏八柱国传下来的那帮人,杨坚自己就是柱国之后,家里联姻的独孤氏、窦氏,全是关陇豪门。可坐上皇位后,杨坚才发现不对劲:这些世家不是臣,是“股东”。

当时天下有四大世家集团,各有各的地盘和势力。关陇集团最牛,北周、隋、唐三朝皇帝都从这出,手里握着兵权、地盘,朝廷里一半官员是他们的人;山东集团全是老牌士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清河崔氏,祖上能追溯到汉朝,看不起关陇集团“跟胡人联姻”,也瞧不上江左集团“永嘉之乱时跑路”,自己内部靠联姻抱成团,连李唐皇族都嫌“血统不纯”;江左集团是南方豪门,琅琊王氏、陈郡谢氏、兰陵萧氏,当年“王与马共天下”的主,杨广的萧皇后就是兰陵萧氏的人;还有关中集团,跟关陇集团就差个“对胡人态度”,基本算一伙的。

杨坚在位时就想打压,可不敢动真格——当年靠他们上位,现在翻脸?只能一点点磨。到了选太子,本来立的是长子杨勇,可杨广聪明,知道抱世家大腿:独孤皇后是关陇的,他就讨好独孤家;萧皇后是江左的,他就拉拢江左集团。两大集团一撑腰,杨坚再不愿意也没办法——敢废杨广,就是跟关陇、江左两大势力作对,大隋的根基都得晃。

二、杨广一上台,就亮杀招

杨广刚登基,就没按杨坚的“温水煮青蛙”来,直接亮了三把刀,每把都扎在世家心窝子上。

第一把刀是科举制。以前选官靠“九品中正制”,世家说谁行谁就行,寒门子弟连官门都摸不到。杨广搞科举,不管你是不是世家子弟,只要能考中,就能入朝为官。这一下就断了世家的“官路”——以前朝堂是他们的“家族办公室”,现在要掺进外人,他们能乐意?有个史料记载,山东士族私下说“此乃断吾家血脉”,这话够直白了。

第二把刀是迁都洛阳。关陇集团的老巢在关中,长安周围全是他们的地盘,官员、兵权、财权都捏在手里。杨广直接把都城迁到洛阳,等于跳出关陇的包围圈。而且迁都不是随便搬,他修大运河,把洛阳跟江南、河北连起来,粮、钱、兵都能从外面调,不用再看关陇集团的脸色。关陇集团当然急,有人直接说“弃祖宗之地,非社稷之福”,其实是怕自己的势力被架空。

第三把刀是联姻制衡。他娶萧皇后,拉拢江左集团;重用山东士族里的“非主流”,比如博陵崔氏的崔民象,让他们跟关陇集团对着干;还把宗室女儿嫁给吐谷浑、突厥的首领,不是为了和亲,是为了断关陇集团“跟胡人结盟”的路。这套组合拳下来,世家之间的矛盾被挑起来,可也把所有世家都得罪了——你拉一派打一派,最后所有派都会联合起来打你。

三、经济上动手,断世家的“钱袋子”

杨广不只是在官场、地盘上动手,还在经济上刨世家的根。

首先是“括户”。世家手里藏了大量“隐户”——这些人名义上是世家的“佃农”,其实是朝廷的编户,只是被世家隐瞒,不用交赋税、不用服徭役。杨广派官员到各地查,把隐户全找出来,登记在册。这一下,世家少了劳动力,朝廷多了赋税和兵源,等于从世家手里抢人、抢钱。山东士族反应最激烈,有个叫王薄的,直接在长白山起义,喊出“无向辽东浪死歌”,表面是反征高句丽,其实是反括户。

然后是整顿赋税。以前赋税按“户”收,世家户多人多,却能靠关系少交;寒门户少人少,却得交足。杨广改成按“田”收,有多少田交多少税,还取消了世家的“免税特权”。荥阳郑氏有次故意少报一千亩田,被杨广查出来,直接把族长贬为庶民,连带着十几位官员被罢官。这一下,世家的“钱袋子”被扎了个洞。

还有修大运河。很多人说他是为了去江南玩,其实大运河有个关键作用:把江南的粮、盐、丝绸运到北方,绕开关陇集团控制的关中粮道。以前关陇集团能卡朝廷的“粮脖子”,大运河一通,江南的粮船直接到洛阳,朝廷不用再看他们脸色。而且大运河沿岸设了十几个“粮仓”,比如洛口仓、回洛仓,存的粮够朝廷吃几十年,这就是断了世家“以粮挟制朝廷”的路。

四、打仗不是瞎打,是削世家的“兵权”

杨广三征高句丽,被骂了一千多年“穷兵黩武”,可很少有人知道,他打的不只是高句丽,还有背后的关陇集团。

关陇集团手里握着最精锐的“府兵”,这些府兵平时是农民,战时是士兵,归世家控制。杨广征高句丽,点名要关陇集团出府兵,第一次就派了30万,结果打输了,府兵死伤大半。有人说他指挥不行,其实他是故意的——关陇集团的兵权靠府兵,府兵打没了,兵权就弱了。第二次、第三次接着征,每次都让关陇集团出主力,就是要把他们的府兵耗光。

还有打吐谷浑。吐谷浑在西北,跟关陇集团有私下往来,有时候还帮关陇集团运粮、卖马。杨广派宇文述率军打吐谷浑,不光把吐谷浑灭了,还在西北设了“河源郡”“西海郡”,派官、驻军,等于把关陇集团的“后花园”占了。关陇集团的人急了,有个叫杨玄感的,是杨素的儿子,直接在黎阳起兵反隋,喊出“解天下之倒悬”,其实是怕自己的兵权被削没了。

杨广还搞“募兵制”,从寒门子弟里招兵,组成“骁果军”,直接归皇帝管,不用看世家脸色。骁果军的待遇比府兵好,装备也强,很快就成了精锐。关陇集团一看,这是要彻底夺走他们的兵权,更慌了——没有兵权,他们就是待宰的羔羊。

五、急了就会乱,猛过头就会栽

杨广的问题,不是招数不对,是太急。杨坚用了24年,才勉强压制住世家的气焰;杨广想在十几年里把世家连根拔起,根本不现实。

他搞科举,没给世家留缓冲——一下子断了他们的官路,连个过渡都没有,世家只能跟他拼命;他迁都、修运河,工期太紧,征了几百万民夫,民夫里有很多是世家的佃农,世家趁机煽风点火,说“杨广要累死天下人”;他征高句丽,一年接着一年,府兵死了一批又一批,关陇集团的兵权是弱了,可民间也受不了了,到处都是起义军。

最后,关陇集团出手了。李渊是关陇集团的人,他在太原起兵,只用了一年就打进长安,建立唐朝。为啥这么快?因为关陇集团的世家都支持他——他们知道,李渊上台,会恢复他们的特权;而杨广在,他们迟早得完蛋。

杨广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杀死,临死前说“我实负百姓”,可他没说,他更负的是自己——他有打破旧势力的勇气,却没有慢慢来的耐心。如果他能像李世民那样,先稳住世家,再一点点改革;像武则天那样,用几十年时间分化、瓦解世家,或许隋朝不会亡,他也不会落个“昏君”的名声。

但不管怎么说,杨广没做错方向——世家大族确实是王朝的毒瘤,他们垄断官路、隐瞒人口、私藏兵权,不铲除,王朝永远强不起来。李世民上台后,接着打压山东士族,编《氏族志》把皇族排在前面;李治、武则天更是狠,直接把《氏族志》改成《姓氏录》,连军功出身的人都能进,彻底打破了世家的“血统论”。这些,其实都是在走杨广没走完的路。

参考资料:

《隋书》,中华书局点校本,1973年版。

《资治通鉴・隋纪》,中华书局点校本,1956年版。

《北史・关陇集团传》,中华书局点校本,1974年版。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陈寅恪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唐长孺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88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