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彩

俄乌战火升级:油料链突袭与防空拉锯,冬季保供压力成关键

9月19日晚到20日凌晨,乌克兰多地再挨一轮大规模空袭,导弹加无人机一起上,爆炸声拉了一夜。乌克兰空军通报,来袭的导弹约四十枚,配合多波次无人机,俄方没有给出具体数字。基辅、哈尔科夫、第聂伯罗多地拉响警报,电力和通信一度抖了一下。

这次打的不只军用仓库,也有能源节点和企业园区,附近民房跟着遭殃。救援队清晨还在搬砖头、拉警戒线。这种打法最近常见,先用无人机试探,再用导弹压防空,因为这个,城市防护压力很大,防空弹药消耗也快。

现场有居民受伤,地方官员说至少有平民遇难,伤者多是被碎片和坠落物砸到的。医院忙到天亮,血库紧张。电力公司临时转负荷,部分小区停水停电,公交改线,影响一天都在延续。

乌军没有等,20日凌晨,他们的无人系统部队对俄罗斯境内多个炼油厂发动突袭。库尔斯克、别尔哥罗德、梁赞等方向传出火光和黑烟,地方当局通报有无人机被击落,也承认有设备起火。乌方不细说坐标,只放了几段夜拍视频。

乌军这招“小群、多波次、低空绕”的路子不新,但有效,主要冲着俄军油料链去。炼厂一停,成品油调度就要绕路,结果就是成本上去、时间拉长。前线坦克车队不至于没油,但补给更紧,节奏会被打乱。

俄方的回应大概率是“以牙还牙”。去冬今春我们已经看到,俄军会盯住电厂、变电站、修理厂和铁路枢纽,下手更密。乌克兰在冬季保供的难点又要回来,供暖、地铁、医院备电,哪一样都离不开稳定电力。

说回外部供给链。北约和乌克兰的需求清单不断更新,重头是防空和炮弹。爱国者、NASAMS、IRIS-T、海马斯这些名字大家都熟了,新的拦截弹和备件也在路上。同样,训练和维护跟不上,装备就发挥不出来,这也是乌军天天催的点。

钱从哪来,是这场战争外面的另一场掰手腕。美国国会过去两年多已批了多轮对乌资金,既有从库存里掏现货的,也有给工厂下新订单的。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和国防部公开信息,美国自己确实掏了不少,但美国军工也接到更多来自欧洲和亚太的订单,这盘账不能只看一边。

特朗普在竞选场合的说法更直白,他主张把援乌做成“贷款”,要欧洲多掏,还要动用被冻结的俄资产。他不喜欢“白给”,更像是商人谈价。这种路子在美国国内有市场,因为选民关心物价和税单,候选人就拿“谁来付钱”做文章。

欧洲这边两头受挤,通胀还在,能源没完全回落,税负和军费都上去了。德国、捷克、荷兰街头都出现过反对继续花大钱援乌的游行,议会里也有人追问账本。大多数政府还不愿松手,理由很简单,不想让俄军靠近家门口。

克里姆林宫的口风这段时间也很硬:只要美欧不断供,谈判就没意义。翻译过来,就是想把压力留在战场上。乌方也明白这个点,所以才盯着防空和远程打击要东西,想把对方打疼一点,再找机会谈。

泽连斯基这周在纽约忙着见人,从联合国大会到小范围会面,手里拿的是防空清单和资金缺口。他还会接触美国两党人物,希望把“冬季保电”和“炮弹周转”摆在前台。同样,他也在向欧洲要更快节奏,因为时间站在谁那边,基本看产线。

还有一个被忽略的受益者群体是天然气和军工供应商,美欧都有。欧洲少买俄气后,多买美国液化天然气;俄乌打起来后,美欧军工厂订单爆表。这不是阴谋,是生意逻辑,但当生意压到公共预算上,民众就会问:钱花在哪,花到什么时候。

俄乌这盘下棋,棋盘在东欧,手却伸到大西洋两岸。俄罗斯想靠打痛点逼乌让步,乌克兰想靠后方打击和外援顶住,外部大国则在算自己的账。谁都不想先松手,所以一天比一天硬。

清晨六点,基辅地下站台里,志愿者把一壶热茶递给裹着毛毯的孩子,警报在手机屏幕上从红变绿,地面远处仍冒着白烟。等下一个夜晚来临,电网和炼厂,究竟哪一边先撑不住?

88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