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彩

特朗普药价新政自相矛盾:一边加税一边喊降价 药企和患者谁先被压垮?

特朗普药价新政自相矛盾:一边加税一边喊降价 药企和患者谁先被压垮?

最近特朗普又整了个大新闻。8月26号这位总统在简报会上撂下狠话,要把美国药价砍到现在的1/1400到1/1500,还威胁要对进口药加征关税。这操作就跟左手打右手似的——月初刚说要分三步对进口药加税,从150%涨到250%,现在又喊着要降价,这不是明摆着让药企和患者互相伤害吗?

说好的降价怎么变味了?特朗普这套"最惠国定价"政策听着挺美,要求药企在美国卖的药价不能比其他国家贵。可现实是,美国市场90%的原料药都靠进口,中国和印度就扛起了半边天。就拿退烧药布洛芬来说,90%都得从国外买。现在突然加税,药企要么自己吞下成本,要么转嫁给患者。强生、礼来这些巨头最近都在美国砸钱建厂,可美国的人工成本比印度高3倍,电费贵40%,这账怎么算?

关税大棒打碎的是谁的饭碗?更扎心的是,特朗普想用关税逼药企回美国生产,结果可能适得其反。荷兰国际集团之前出过份报告,说如果对进口药加25%关税,美国药价可能暴涨12.9%。就像去年中美贸易战那会儿,美国仿制药价格涨了12%,抗生素短缺直接让医院手术延期。现在美国80%的抗生素原料药都靠中国供应,这关税一加,患者不得不用高价买救命药?

药企的算盘打得精看看最近药企的动作就懂了。礼来宣布投资270亿建四家工厂,阿斯利康砸500亿扩产,表面是响应政策,实则把原料采购继续放在中国。就像药明康德在新加坡建新基地,既能享受美国关税优惠,又不耽误从中国进口原料。这种"左手美国建厂,右手中国拿料"的玩法,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根本打不中要害。

老百姓的药罐子扛得住吗?最惨的还是普通患者。美国80%的处方药是仿制药,价格本来就贴着成本线。加税后,原本10美元的降压药可能涨到15美元,这对靠退休金过日子的老人来说,无异于割肉。更可怕的是药品短缺,去年新冠期间美国就闹过胰岛素荒,现在关税政策可能让慢性病患者的"救命钱"变成"烧钱游戏"。

说到底,特朗普这套组合拳看着热闹,实则把全球供应链的复杂现实当儿戏。就像把大象装冰箱分三步:加税、逼建厂、喊降价。可现实是,药企的利润链、患者的钱袋子、全球的供应链早就像蜘蛛网一样缠在一起。这波操作到底是降药价的良药,还是加剧危机的毒药?答案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残酷。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句话用来形容特朗普的药价新政再贴切不过。当政策理想撞上全球供应链的现实,受伤的往往是掏钱买单的老百姓。

88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