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环球影城最近贴出的招聘启事火了,岗位是商店里的零售服务员,每小时30元工资,专门只招有退休证的老年人。
紧接着,麦当劳、长隆度假区等也纷纷跟进,打出了“退休员工招募”的广告,甚至还配上了假日三倍工资、免费餐饮、商业保险等福利。一时间,“持证退休”变成了职场入场券,原本不再被聚光灯照耀的老年人,如今成了企业争抢的“香饽饽”。
背后的诱因并不复杂。随着9月1日社保强制缴纳新规的落地,任何“自愿放弃社保”的协议都将被认定为无效,企业再也不能靠“低工资+低社保”来压低用人成本。这时候,已经领取养老金、无需再缴社保的退休人员,自然成了企业眼中的“完美人选”。
可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些岗位看似为老年人“量身打造”,可年轻人、中年人又该何去何从?企业是否真的在借社保新规之名,行规避成本之实?
带着这两个疑问,我们不妨从头来梳理这场正在悄然上演的银发用工潮。中国每年新增2000万退休人员,老龄社会的大幕已然拉开。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4年末,全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3.1亿,占总人口22%。到2035年,这个数字将突破4亿,占比超过30%。在这个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不再满足于“跳跳广场舞、遛遛孙子”的退休生活,而是希望继续发挥余热。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的调查显示,60岁至69岁的低龄老年人中,有45%的人有再就业意愿。这个比例在55岁至59岁的“准老年人”中更是高达72.7%。这些数据说明,老年人不是不想工作,而是过去工作机会太少、岗位选择太窄。
如今,机会来了。麦当劳、环球影城、凯司令等企业纷纷向银发群体敞开大门,提供弹性工作、合理薪酬、商业保险等吸引人的条件。比如麦当劳北京和上海的门店就专门为退休人员推出了时薪15-25元的长期兼职岗位,每周三天班,还享有三倍节假日工资和员工折扣。
这些岗位多为基础服务型岗位,像是收银、导购、备餐员等,门槛不高,强度适中,非常适合身体健康的老年人。
对他们来说,不仅能增加收入,还能保持生活节奏、避免孤独感,更关键的是还能接触社会、获取成就感。
不仅是体力岗位,知识类岗位也在向老年人敞开大门。比如,北京某法律咨询公司招聘“普法宣传大使”,要求50岁至70岁,熟悉老年人常见法律问题;还有保险公司招聘“健康养老规划师”,月薪最高2万元,主打市场开拓与保险咨询。
这类岗位对经验、人脉和沟通能力要求高,恰恰是老年人最擅长的领域。事实上,很多企业早在社保新规出台前就已开始试水招募退休员工。麦当劳从2022年就已开始此类尝试,当时就有5%的员工是退休人员。西点连锁“凯司令”也表示招退休人员“好多年了”,只是过去关注度不高。
社保新规的出台,把这一现象彻底推到了聚光灯下。根据最高法院的最新司法解释,从9月1日起,任何企业与员工之间“放弃社保”的协议都视为无效。
企业如果不为员工缴纳社保,不仅要补缴,还要支付高额赔偿金。这等于堵死了企业通过“灵活用工”逃避社保的所有后门。
对劳动密集型行业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大震荡。比如一家上海的餐饮门店,给7名员工缴纳社保后,利润直接缩水三分之一。一家长三角电子厂计算过,20名员工每年要多支出15万元社保费。有些中小企业甚至因无力承担而选择关门。
这时候,退休人员就成了“救命稻草”。他们已经领取养老金,企业无需再为其缴纳社保,也不用承担未来的工伤赔偿、医疗支出等连带责任。这种“既省钱又省心”的人力选项,自然被企业视为优选。
不过,社会上也出现了另一种声音。一些人担心,这种“点名招退休”的招聘形式,会让尚未退休的中年人陷入更大的求职困境。毕竟,许多岗位年轻人也能胜任,甚至效率更高,可因为企业想规避社保成本,反而被拒之门外。
一位网友调侃说:“送退休的父母去上班,双份收入,我在家给他们做饭。”虽然是句玩笑话,但背后确实反映了一种现实焦虑。
中年人正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既要养家又要扛房贷,工作压力不言而喻。如果连基础岗位都被银发族抢走,他们又该怎么办?
不过也要看到,银发就业并不与年轻人直接竞争。很多岗位本身就不具备成长性或晋升空间,年轻人未必愿意干。
而老年人则更看重稳定、灵活和社交环境。比如环球影城的零售岗位,需要长时间站立、重复操作,但薪资比北京最低工资还高,对退休人员来说是不错的选择,对年轻人未必有吸引力。
再说身体条件,许多“60后”的退休人员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完全能胜任这些岗位。像上海的王阿姨,59岁,在城市做钟点工,每小时收入40元,生活有节奏、还能挣养老金外的钱。她说,和年轻人一起工作,不仅能学新东西,心情也更好。
而对于教育水平较高、经验丰富的退休白领来说,二次就业更像是一种价值延续。比如来自洛阳的王女士,2020年退休后继续在口腔诊所担任前台导医,工作轻松,收入稳定,还能继续保持社会接触和职业节奏。她说,工作让她不至于脱节,心情也更愉快。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政府也在积极引导银发劳动市场的发展。早在2021年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出要开发适合大龄劳动者的多样化岗位,探索灵活就业模式。2025年6月,中央进一步提出清理不合理限制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政策。
这说明,银发就业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国家层面对老龄社会的战略应对。这不仅能缓解养老压力,还能释放消费潜力、激活劳动力市场。
数据显示,2024年老年旅游服务销售收入激增26.2%,携程平台上50岁以上用户的年均旅游消费可达50万元。银发群体的消费能力不容小觑。
日本的经验也值得参考。在日本,70岁至74岁的老年人中,有三分之一仍在工作。为了保障老年再就业,日本还制定了《老年人就业稳定法》,设立了“银发人力资源中心”,为全国各地的老年人提供短期、灵活的工作岗位。
这些政策为老年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就业机会,也为企业提供了稳定的人力资源。中国也正在朝这一方向努力。
比如鼓励企业为退休员工购买商业保险,出台专项税收优惠政策,推动老年人才网发展,建立更完善的就业信息平台。这些措施不仅能规范市场行为,也能保护老年人的劳动权益。
当然,银发用工潮也不可能一帆风顺。一旦市场需求过热、岗位设置不合理、企业用工不规范,就容易出现超时工作、薪资拖欠等问题。所以,制度保障和监管必须跟上,确保这份“香饽饽”吃得放心、吃得长久。
银发返聘不是社会的退步,而是时代的进步。如今的老年人,不再是过去印象里“靠子女养活”的群体,而是拥有知识、技能和消费能力的社会力量。他们再上岗不仅解决了企业的用工问题,也让自己老有所为、老有所值。
在这个人口结构快速变化的时代背景下,退休人员的再就业不仅是一个用工选择,更是经济社会新秩序的缩影。
社保新规推动了银发用工潮的加速,中国的老年人正以新的姿态走入社会主流,重新定义“退休”的含义。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既为企业减压,也为老年人赋能,更为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注入了更多可能。
信息来源:
“社保新规”下企业用工风向:退休人员走红?小老板已在做打算
2025-08-13 21:43·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