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瓦良格号航母,还得从苏联时期讲起。那时候,苏联海军想要打造一支强大的舰队,航空母舰是关键。瓦良格号是库兹涅佐夫级航母的第二艘,1985年12月6日在乌克兰的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厂开始建造。这个造船厂是当时苏联唯一有能力建造这种庞然大物的地方,技术实力非常雄厚。
瓦良格号的打造凝聚了许多工程师的心血,其中瓦列里·瓦西里耶维奇·巴比奇起了重要作用。他出生于1941年1月27日,地点是乌克兰的扎波罗热市。当时,二战战火连天,但他家还算安稳,因为他父亲在报社工作,收入足够维持家庭生活。
1950年,巴比奇一家搬到了尼古拉耶夫。这个地方港口很多,对巴比奇的成长有很大影响。他从小就对船特别感兴趣,长大后考进了尼古拉耶夫船舶学院,主修船舶设计和建造。1959年,他毕业了,当时只有18岁,就进入了黑海船厂,从一名基层的电气工程师做起。那时候船厂主要制造小型舰艇,他负责电路的检查和安装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巴比奇在一家造船厂工作了三十多年,从基层一步步做到了领导岗位。1964年,苏联高层决定建造航空母舰,位于黑海的造船厂接到了这项任务。他最初担任助理,参与了基辅级航母的设计工作,比如基辅号和明斯克号。这些航母是苏联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能够搭载固定翼飞机。
巴比奇参与了结构和系统的初期设计,后来晋升为部门主管。到了1980年代,他已经成为了首席建造师,带领团队负责动力系统和甲板布局的设计。当瓦良格号开始建造时,他作为核心成员,监督了龙骨铺设和船体组装的整个过程。
1988年12月4日,瓦良格号下水,那时船体基本成型,但内部设备还没全装。巴比奇在整个过程中强调精度,参与调整滑跃甲板角度和武器平台配置。他的贡献不小,让苏联航母技术赶上美国一些水平。不过,苏联内部问题多,经济下滑,影响了建造进度。
1991年,苏联解体后,瓦良格号的建造进度停留在了67%左右。乌克兰接手了造船厂和这艘未完成的船。由于经济状况混乱,造船厂无法继续维持,所以在1998年决定将瓦良格号拍卖。最终,中国澳门的创律旅游娱乐公司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购得了它。虽然名义上是打算改建为娱乐设施,但实际上是为了海军的研究而购买的。
1999年3月,舰体准备启程,但真正的运输直到2000年6月才开始。由于土耳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不允许通过,这导致运输延误了16个月。
2001年11月1日才通过台湾海峡,船只在航行中遇到了风暴,缆绳断裂,导致一名水手不幸遇难。船只绕过了非洲的好望角,穿越了印度洋和马六甲海峡,最终于2002年2月20日进入了中国的海域,3月3日抵达了大连港。整个旅程耗时两年,航行了大约1.52万海里,花费相当大,其中包括拖船费用和过境费。
瓦良格号离开后,黑海船厂的情况更加糟糕,工人工资都无法按时发放,许多人纷纷离开。2000年,59岁的巴比奇也选择了离职,这对他来说是一个艰难的决定,毕竟他在那里工作了三十多年。离职后,他转而投身文学和新闻工作,通过写作来记录船厂的历史。他写了几本回忆录和小说,主要讲述航母建造过程中的遗憾。
几年来,他在乌克兰的文学界小有名气,还获得了国家文学奖。他的作品提到了船厂停工对经济的影响,但并没有过多抱怨,只是客观地讲述事情。离开工作岗位后,他过着低调的生活,没有急于找新工作,而是先稳住自己的生活节奏。
瓦良格号抵达大连后,在2005年6月进入干船坞进行改造。中国的工程师们投入大量工作,拆除了旧设备并安装了新设备,工作量相当于建造10艘驱逐舰。701研究所负责重新设计,总设计师朱英富和他的副手吴晓光领导了这次改造。2011年,引擎被解封并进行了测试,同年8月10日进行了首次海上试航。总共进行了8次试航,其中在2012年7月的一次试航中,持续了25天,是时间最长的一次。
9月25日,中国的第一艘航母辽宁舰正式加入海军序列,编号16。这艘航母主要用于训练舰载机如歼-15的起降操作。2012年,当巴比奇看到辽宁舰服役的消息时,这艘航母再次吸引了公众的注意。
2014年,他73岁时,来到中国加入了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专注于海洋监测设备和民用项目的研发。他因此获得了齐鲁友谊奖和泰山学者蓝色产业领军人才的称号。2017年在接受采访时,他表示与研究所的合作仅限于民用船舶仪器,不涉及军事领域。
中国航母的发展没有停止。2017年,山东舰开始建造,2019年12月17日服役,它是国产的库兹涅佐夫级航母。2022年6月17日,福建舰下水,配备了电磁弹射技术,预计2024年5月1日首次海试。中国从购买半成品航母,到自己建造了三艘航母,技术上有了很大的飞跃。
巴比奇后期的发展比较低调,偶尔会在一些获奖名单上看到他的名字。到2025年,他84岁了,可能还在研究所工作,也有可能已经退休了。
巴比奇的职业生涯很普通。冷战结束后,苏联专家四散各地。他没有去美国的高薪职位,而是选择了中国的民用领域。可能是因为他对航母有感情,瓦良格号变成辽宁舰让他感到很自豪。
建造航母难度很大,苏联的技术基础很好,中国也学到了不少。辽宁舰服役后,训练了很多飞行员,组建了舰载航空部队。山东舰和福建舰更加先进,使用电磁弹射系统提高了起飞效率。中国海军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从无到有拥有了三艘航母。
巴比奇的工作主要是在设计阶段提供咨询帮助。中国的自主研发能力很强,福建舰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巴比奇到中国来,并不像传闻中说的那么夸张,只是正常的专家交流。他选择离开美国加入中国,或许是因为看到了更多的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