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在公交站,阿强刷着“最高法明确不缴社保约定无效”的新闻,刚好撞上了电子厂老板发来的消息:“想留就把企业社保部分也缴了,不然明天别来。”这个场景,就是最高法新规要解决的问题——自愿不缴社保的协议、让员工自己全承担企业社保,今后都直接判无效。但现实里,像阿强这样的小人物,夹在理想和现实中,还是一脸无奈。
新规给打工人带来了直接好处,相当于端上了一把“尚方宝剑”。只要企业逼员工自己承担社保,或者想和员工私下签协议约定不缴,新政策都能站在员工这边维权。比如我邻居,去年遇到公司让他全缴社保,他凭聊天记录举报,直接让企业补缴并赔了两个月工资。真正能受益的人,还得自己敢于把问题摆上台面。像阿强所在的车间,三十多号人没人敢举报,房贷、房租、孩子学费压得大家不敢轻举妄动。甚至早餐店张姐也说,新规再好,真遇上了还是只能忍,只因全家都指望着这份工作。
企业这一边的压力也不少。楼下的小饭馆李老板抱怨,服务员一个月工资3500,社保企业部分一担下来就1200,房租、原材料连月上涨,利润本来就薄如刀锋。再小的企业也扛不住全部规范缴社保的负担,饭馆可能直接熬不住就得关门。劳动密集的小微企业,很多都靠边省边熬,新规逼着他们规范操作,压力直接上身。像网约车公司,以前靠各种合作协议避社保,现在必须全给司机补齐,企业压力大了,有可能最终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这场新规也像一场产业升级的“阵痛”。那些靠“少缴社保”压成本、小作坊、血汗工厂,要么合规要么出局。有人因此失业、企业关门,但那些规范经营的企业会站得更稳,也更能吸引到需要社保保障的员工。比如我表弟,原本也是在电子厂“被全额社保”,后来跳槽智能制造企业,工资直接涨到1万5,额外再多一份补贴。旧的岗位收缩,释放出来的劳动力,流向了更健康的赛道,只是这一过程会有点疼,需要有人买单。
遇到企业强迫员工缴全额社保,最重要的是先把证据链“焊死”。像工资条实际拆分、HR发的要求交个人社保的消息、社保官网上企业只缴一部分的证明,搜集齐了,再去找劳动监察部门,新规就是最硬的底气。现在在招聘软件里,标注“社保合规”的企业越来越多。阿强最后跳到电商公司,不但企业全额缴纳社保,还能享受带薪培训。这些企业本就把社保成本算进运营,更愿意多留一个合规、可靠的员工。
企业也越来越看重能创造社保等价价值的员工。像表弟技术学扎实了,公司愿意为他交更高的社保;普通打工人也可以利用下班时间多学点技能,考个证、学会剪辑视频、多一个手艺,价值提升了,自然不怕新规变成“门槛”。
社保新规照出了普通打工人的左右为难,也暴露出小企业的生存焦虑。但站在更长远的角度,这其实是社会慢慢学会用制度保护自己、用成长给出路。每个人都可能遇上类似难题,走一步看一步,又总会等来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