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比1,海港客场带走三分,比分是板上钉钉,气氛却远不如想象的那么喜气洋洋。
长春亚泰主场的风,阴沉的天,90分钟的胶着与碰撞,本该是一场中超头部球队的自信展现,结果却让人心头一紧。
新外援梅伦多,刚穿上红蓝球衣,脚下还没踩热,六十分钟不到,就捂着腿一瘸一拐退场。
观众席一阵低语。
这是救火队员,还是临时工?
穆斯卡特场边的表情就写着“麻烦大了”。
你花200万欧元签个“西班牙技术派”,结果刚体验了中超的节奏,股二头肌就报警。
想象一下,球队全队围着梅伦多,队医一通检查,诊断结果“轻度拉伤”,但哪个真正跟足球有交集的球迷会相信恢复期就只要两三周?
西乙赛季早结束,歇了两个月,身体状态说白了就是理论值,真刀真枪还得看硬碰。
回头看这笔引援操作,说实话,一点都不意外。
夏窗时间卡得死,谁都知道补强得快准狠。
自由身球员、技术合适、费用不高,一拍即合。
但中超这些年引进过的这类“度假归来型外援”缺点老毛病太扎眼。
管理层盯着技术、盯着履历,比赛一打,才知道肌肉记忆没恢复,强度、跑动、对抗全短板。
假如说拉斯帕尔马斯那个西乙联赛结束是5月底,梅伦多吃喝玩乐了快60天,海港队医和管理层真敢赌他能“即插即用”,只能说还是心大。
你看这场比赛,61分钟拉伤,没什么身体对抗,纯粹是爆发力跟不上脑子速度。
战术目标很明确:海港一直缺个合格前腰,奥斯卡跑不动了,徐新偏防守,年轻人顶不上,现在眼看着临时救场的倒了,穆斯卡特的B计划直接被扔进垃圾桶。
场面上,蒯纪闻替补登场,21岁小伙子一身劲头。
助攻加布里埃尔,最后还帮徐新锦上添花。
看着数据觉得这娃是宝,场上看他带球突破也有点意思。
但别忘了,这小孩儿之前才132分钟出场,用他当主力,能撑几场?
传球成功率78%,下脚没梅伦多那么细,经验是短板。
穆斯卡特有啥选择?
徐新提上去踢前腰?
这人防守牛逼,组织就不行。
奥斯卡回中路?
他都32了,场均跑动还不到9.2公里,中超节奏大了,他能撑到80分钟都得看天吃饭。
穆斯卡特现在是真的捉襟见肘,四线拼阵,伤了主心骨。
想吐槽一句,海港搞青训是搞青训,真到关键时刻还是死盯外援。
蒯纪闻能不能抓住机会?
看他之后两三场表现吧,容错空间多大?
穆斯卡特能给多少耐心?
真不好说。
压力摆在那儿。
现在海港38分,死死咬着申花,后面山东泰山也贴着。
接下来两场青岛西海岸、梅州客家按理说是送分童子,这本该是新援熟悉体系、全队加速磨合的黄金窗口。
没想到,梅伦多一场没打完就坐上了伤兵名单。
青岛和梅州这俩对手防守松垮,海港历来控球高,转化率低。
原本指望梅伦多来点“直塞+小范围配合”,提提攻坚效率。
现在全靠本土组合自己琢磨,踢得顺了皆大欢喜,磕磕绊绊分数丢了,不用怀疑,申花后面就要拉开差距。
这不是危言耸听。
上海德比就摆在那儿,申花的吴曦、阿马杜组合硬度在那儿,梅伦多回不来,海港没中场核心,压是能压住,球门打不开,还是白搭。
更怕的是这伤没那么简单。
西班牙球员的身体,一旦腿筋反复伤,三周恢复就是官方说法,真恢复能不能赶上德比,谁心里有底?
转会窗再去捡自由身,好球员根本没人,伊涅斯塔、库蒂尼奥这些名字,球迷随便喊,俱乐部一问价,根本下不了手。
话说回来,这么多年中超俱乐部引援,老毛病反复发作。
太相信“即战力”,太小看身体状态。
山东泰山的费南多,刚来就伤,半赛季白养。
队医团队还是传统那一套,体检体检,拉伸拉伸,真到比赛才现原形。
运动表现分析?
疲劳阈值监测?
赶时间谁堂堂正正花钱查肌肉状态?
你给年轻人机会?
一有问题就找外援兜底。
结果培养青训成了口号,真要靠本土小孩硬扛,机会都没给够。
蒯纪闻这回算是赶上了,说难听点,要不是伤兵满营,他哪有这种露脸的命?
但凡再信本土一点儿,海港也不用病急乱投医。
可惜,这种事还得继续看下去。
转会窗还有十来天,真要补人也只剩自由身那点货色。
拉菲尼亚、查德利?
这俩要么年纪大,要么身价高,真能来中超?
所有人都在赌。
球迷在赌,俱乐部在赌,教练更在赌。
谁能赌赢?
就看海港这赛季还有几次命硬的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