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格吉勒图的案子,是中国司法史上一个让人唏嘘的冤案。从1996年4月9日案发,到6月10日他被执行死刑,前后只有62天。这62天里,他从一个普通的18岁小伙子,变成了被逮捕、审讯、定罪、枪毙的“罪犯”。
更让人心寒的是,临死前他喊冤没人理,死后还被补了两枪。直到18年后,真相才浮出水面,他被宣告无罪,可这迟来的清白,对他和他的家人来说,早就没意义了。
案子是怎么开始的
1996年4月9日晚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毛纺厂家属区的一个公共厕所里,发生了一起命案。受害者是个年轻女子,叫杨某某,被人强奸后掐死,尸体被扔在蹲坑里,下身赤裸,头倒垂着。当时的呼和浩特,还是个挺朴实的地方,这种恶性案件一下子就炸开了锅。
那天晚上,呼格吉勒图和他的工友闫峰在附近的卷烟厂上夜班。呼格吉勒图18岁,刚参加工作没多久,是个老实巴交的小伙子。下班后,他发现自己忘带家门钥匙,就打算回家拿一趟。路过毛纺厂家属区旁那个破旧的公厕时,他听到女厕里传来尖叫声。
犹豫了一下,他还是鼓起勇气走进去看看,结果一眼就看到了那具惨不忍睹的尸体。他吓得魂儿都没了,赶紧跑回工厂跟闫峰说,俩人又一起回去确认了一下。呼格吉勒图觉得这事儿不能不管,就跑到旁边的治安岗亭报了案。
警察很快就赶到现场,把厕所围了起来。法医检查后确认,杨某某是被扼住脖子窒息死的,身上还有性侵的痕迹。呼格吉勒图和闫峰作为第一发现人,被带到新城分局问话。问着问着,警察觉得呼格吉勒图有点不对劲——他毕竟是第一个报案的,还单独进过女厕,态度还挺“积极”。这在当时警察眼里,咋看咋像“心里有鬼”。就这样,他稀里糊涂地成了嫌疑人。
被抓起来审讯,硬逼着认罪
到了警局,呼格吉勒图和闫峰被分开审讯。警察一开始就盯着呼格吉勒图不放,问他为啥要去女厕,为啥报案那么积极。他老老实实说,就是路过听到声音才进去的,可警察压根不信。
审讯从晚上一直拖到半夜,呼格吉勒图连口水都喝不上,更别说休息了。警察还问他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比如“你看过黄色录像没有”,这在90年代可是个很敏感的话题。他说没有,警察就更觉得他“撒谎”。
时间一长,审讯的手段也越来越硬。闫峰在隔壁房间听到那边有桌椅挪动的声音,还有呼格吉勒图的呻吟,估计是挨打了。呼格吉勒图一个18岁的小伙子,哪见过这阵仗,身心都扛不住了。
熬了好几个小时,他终于崩溃了,按照警察的引导,编了个“犯罪经过”出来。他说自己溜进女厕,想强奸进来的女子,后来掐死了她。警察还从他指甲缝里弄出点东西,拿去做了血型比对,说跟受害者的血型一样,就把这当成了铁证。
但这口供其实漏洞百出。比如,呼格吉勒图说他是掐脖子杀的人,可尸检报告里压根没提脖子上有掐痕;他描述受害者的衣服和发型,跟现场也对不上号。后来他自己也翻供好几次,说这些都是被逼着编的,可警察根本不搭理他的翻供,继续拿这份口供当宝贝。
这事儿搁现在看,太离谱了。啥像样的证据都没有,就靠一张嘴硬逼出来的供词,就敢给人定罪。可那时候是“严打”时期,警察办案就图个快,抓到人就想赶紧结案,根本不管你冤不冤。
审判快得像流水线,喊冤也没用
1996年5月17日,呼和浩特市检察院以“流氓罪”和“故意杀人罪”起诉了呼格吉勒图。5月23日,市中级法院开庭。庭审上,检察院拿出的证据就那几样:呼格吉勒图的口供、血型比对报告、现场勘查笔录。辩方律师倒是想帮他说话,指出口供前后矛盾,血型比对也证明不了啥,可法院完全不听。
那时候正赶上全国“严打”,啥叫“严打”?就是对犯罪从重从快,恨不得今天抓人明天就判了。呼格吉勒图的案子就在这风口浪尖上,根本没啥像样的调查和核实,法院就匆匆判了他死刑。6月5日,内蒙古高院二审,直接维持原判,还核准了死刑。整个过程,他一直说自己没杀人,可没人当回事。
从案发到判死刑,前后不到两个月。这速度,搁哪儿都让人觉得不靠谱。可在当时,这就是常态,呼格吉勒图不过是无数被“快刀斩乱麻”的案子里的一员。
62天后枪响,死得太惨了
1996年6月10日早上,呼格吉勒图被押到乌兰恰特刑场执行死刑。那天开了个死刑公审大会,刑场里挤满了看热闹的人。呼格吉勒图跟另外三个死刑犯一起,被绳子捆着押上来。10点整,行刑的枪声响了,他倒在坑里。
法警过去检查,发现他还没彻底断气,又朝他脑袋补了两枪——一枪从后脑勺打进去,穿出来;另一枪打在太阳穴上。殡仪馆的人后来收拾遗体时发现,他的右眼一直闭不上,死不瞑目。
从4月9日案发,到6月10日枪毙,整整62天。一个18岁的小伙子,就这么没了。他爹妈接到通知时,人都傻了,只能抱着遗体哭,连句像样的告别都没能说上。
这补枪的事儿,搁谁身上听着都瘆得慌。一次没打死,还要再来两下,这得是多大的痛苦和绝望。可这就是当时的执行方式,冷冰冰,没一点人情味。
真凶冒出来,冤案才露头
呼格吉勒图死了快10年,2005年10月23日,内蒙古警方抓到一个叫赵志红的家伙。这人是个连环杀手,落网后自己交代了十几起强奸杀人案,其中就包括1996年毛纺厂公厕那起。赵志红说的作案细节,跟当年现场的情况对得上号,警方还用测谎仪验了他,供词可信度高达98%以上。
这下子,呼格吉勒图的案子彻底翻了。可想翻案哪有那么容易。呼格吉勒图的爹妈尚爱云和李三仁,从知道赵志红的事儿后,就开始四处跑,找律师、找记者,想给儿子讨个说法。可当年办案的那些人,有的怕担责任,有的已经退休,复查工作拖了又拖。直到2011年,内蒙古高院顶不住舆论压力,才正式重启调查。
2014年11月20日,高院宣布再审呼格吉勒图的案子。12月15日,正式宣判:原判错了,呼格吉勒图无罪。法院还列了三条理由:第一,他的供词跟尸检报告对不上;第二,血型比对不靠谱,根本不能定罪;第三,他老翻供,口供根本站不住脚。12月30日,法院赔了呼格吉勒图家205万多块钱。尚爱云拿着钱说,这钱换不回儿子,但好歹清白是还回来了。
呼格吉勒图的案子,不是个例,但绝对是个让人警醒的典型。那时候“严打”,司法机关为了抓效率,啥证据不证据的,有个供词就行。这案子一暴露,全国哗然,大家开始反思:司法要是这么草率,多少人得冤死?
后来,中国司法改了不少东西。比如证据审查严了点,不能光靠一张嘴定罪;刑讯逼供也开始管得紧了些;死刑复核的程序也更严格了。这都是呼格吉勒图这事儿闹出来的动静。
再说社会影响,这案子能翻过来,媒体和老百姓的压力功不可没。报纸、电视天天报道,网上吵翻了天,呼格吉勒图的爹妈也豁出去了到处喊冤。要没这股劲儿,估计案子还得压着。
可话说回来,正义来得太晚了。
呼格吉勒图死的时候才18岁,他爹妈守着这冤屈熬了18年,才等到一句“无罪”。这18年,他们是怎么熬过来的,谁能还给他们?司法公正听着挺高大上,可落到人身上,就是一条命,一个家。
呼格吉勒图这62天,从报案到枪毙,再到18年后平反,讲起来简单,可每一步都让人觉得憋屈。他不是啥大人物,就是个普通小伙子,却稀里糊涂背了个黑锅。这案子告诉咱们,法律不是闹着玩的,办错了,毁的可是一辈子。#优质好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