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彩

环氧灌封胶脱模困难?三大核心解决方案与科学原理解析

环氧灌封胶在电子封装、LED灯珠制造等领域广泛应用,但其脱模困难问题常导致生产效率下降、胶体损伤甚至模具损耗。脱模困难的核心原因在于胶体未完全固化时与模具的粘附力过强,或固化后硬度不足无法抵抗脱模摩擦力。本文从脱模剂优化、工艺参数调整、材料选型三方面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并结合科学原理说明其有效性。

一、脱模剂选择与使用优化

环氧灌封胶对金属、塑料模具的天然粘附性是脱模困难的主因之一。脱模剂的作用是在模具表面形成隔离膜,降低胶体粘附力。

1. 固态脱模剂替代喷雾型:

喷雾脱模剂(如气雾罐)易因喷嘴堵塞或喷涂不均导致局部脱模失效,而手工涂抹固态脱模剂(如硅基蜡)可确保100%覆盖,尤其适用于复杂模具结构。

2. 脱模剂与胶体的兼容性:

部分脱模剂含硅油成分,可能与环氧树脂发生反应导致胶体黄变。建议选择非硅类脱模剂(如含氟聚合物),并提前进行小批量测试。

二、工艺参数精准控制

1. 提升料温加速固化

将环氧灌封胶A/B组份加热至50-70℃,可缩短固化时间并提高初期硬度。例如:

• 常规室温固化需3-5小时脱模,加热后缩短至1小时内,胶体抗摩擦能力提升50%以上。

• 但需注意:温度过高(>80℃)可能引发胶体局部固化不均,导致脱模后裂纹。

2. 固化时间与脱模时机的匹配

环氧胶的固化过程分为初步固化(触变硬化)和完全固化(硬度稳定)。脱模应在初步固化完成后、硬度未完全达到峰值时进行:

• 若过早脱模(如初步固化前),胶体强度不足易变形;

• 若过晚脱模(如完全固化后),胶体与模具粘附力增强,需施加更大外力,增加损伤风险。

三、材料选型与配方优化

1. 优先选择快固化型环氧胶

部分环氧灌封胶专为快速脱模设计,例如:

• 低粘度快固型:固化时间可缩短至15分钟(如施奈仕某型号),适合自动化产线;

• 高硬度环氧胶:通过添加二氧化硅填料,脱模后抗压强度提升30%,适用于精密结构件。

2. 调整填料与助剂

• 增韧剂:添加5%-10%的弹性体(如聚氨酯),可缓解脱模时的内应力,减少胶体开裂;

• 润滑剂:在配方中引入聚四氟乙烯微粉,降低胶体与模具的摩擦系数。

四、辅助工艺改进

1. 模具表面处理:

• 对金属模具喷涂特氟龙涂层,降低粘附力;

• 塑料模具定期用酒精擦拭,避免残留物增加摩擦。

2. 脱模工具优化:

• 使用硅胶辊或软质塑料刮刀辅助脱模,避免硬物刮伤胶体;

• 对大型部件采用分段脱模法,逐步释放应力。

#灌封胶#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铬锐特实业l工业胶粘剂胶粘剂

88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