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被西贝 “24 个月保质期西兰花” 刺痛神经,又看到亚朵酒店枕套印着医院标签的旧闻被重提 ——10 月 24 日南都发布的 2025 年度 ESG 热点事件清单,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民生消费里的隐秘角落,#ESG 黑名单上的品牌我们踩过多少坑 #话题瞬间在社交平台发酵。
这份清单里的 “熟面孔” 实在太多。西贝被罗永浩吐槽 “预制菜卖现做价” 后,开放后厨却曝光了保质期堪比罐头的食材,创始人一句 “起诉造谣” 没能平息争议,反而让 #预制菜该不该标保质期# 的讨论冲上热搜;亚朵酒店去年的 “医院布草” 事件刚以 “开除洗涤商” 收尾,今年又被扒出三家门店重复使用洗漱用品,网友调侃 “住店不如自带床品”。更触目惊心的是甘肃天水幼儿园事件,涉事者在食品中掺入有毒原料致幼儿血铅异常,连检测机构都敢篡改数据,17 人被追责的结果背后,是家长们 “连幼儿园都不能信” 的集体焦虑。
这些事件早已超越单一的质量问题。重庆燃气三年三犯收费乱象,暴露的是公用事业企业的监管漏洞;五芳斋代工的粽子吃出带血创可贴,揭开了食品行业供应链管理的遮羞布;小米、罗马仕等 200 万件充电宝因电芯问题召回,凸显了品牌对供应商的管控缺失。就像网友说的:“不是介意预制菜,是介意花现做的钱;不是怕酒店布草旧,是怕交叉感染的风险”,信任崩塌往往始于 “知情权被剥夺”。
有意思的是,就在 ESG 争议沸腾的同时,另一条新闻形成了鲜明对比:10 月 25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 “台湾光复纪念日” 的决定公布后,多家老字号连夜推出纪念款文创,稻香村的 “光复主题月饼” 坚持现做现发,配料表透明到可追溯产地,反而卖断了货。一边是被质疑 “赚快钱” 的品牌,一边是坚守细节的国货,网友们用钱包投票的选择很明确:# 我们要的不是道歉是改变 #。
其实重建信任从不是难题。徐州供热部门今年主动降价 0.2 元 / 平方米,还明确 “不准提前收费”,简单举动收获一片好评;华为昇腾超节点公开算力参数,用透明化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质疑。正如业内人士在 ESG 盛典上强调的:“企业把消费者当回事,比一百次公关声明都管用”。
此刻打开购物软件,不少人在西贝旗舰店的评论区追问 “今日食材保质期”,在亚朵预订页备注 “需要新换布草”。这些细碎的要求,恰是消费者对国货的最后期待 —— 毕竟没人愿意对熟悉的品牌说再见,但更没人愿意为 “信任溢价” 买单。# 国货信任重建需要多少个 ESG 清单 #,这个问题或许需要所有品牌用行动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