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2025年9月结束时,白宫的椭圆形办公室里,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穆尼尔拿出一个放着矿石样本的木箱,向特朗普展示了一下。
这本来是一次普通的拜访,但没想到,这一幕会在国际舆论中引发中巴关系的巨大震动。
巴基斯坦用中国的技术,把稀土送给了美国。
从10月初开始,类似标题的文章和视频,如野火般在互联网蔓延。中国出台稀土管制政策之后,某些媒体描绘了一幅“背信弃义”的画面:
巴铁关系变得不再牢固了,在这个敏感时期,他们刻意把稀土出口给美国,还拿着咱们中国的稀土技术去拉拢美国,结果引起了中国的不满。中国随即采取措施,实行稀土管制来反制。除了对美国的稀土出口外,还发生了另外两件事。
有一件事挺引人注意的,巴基斯坦打算向美国开放伯斯尼港,这个港口距离由中国控股的瓜达尔港大概东边112公里左右。
还有一件事挺让人咋舌的,巴基斯坦突然跟阿富汗掐上了,搞得南亚那边的局势变得更不稳定了。
这三件事传得沸沸扬扬,到底是真是假呢?巴基斯坦真的是在背后捅了中国一刀不成?
一
咱们先说一件事吧:巴基斯坦开始向美国出口稀土。
网上有张照片在流传:“2025年9月25日,巴基斯坦总理前去美国拜访,跟特朗普会了大概80分钟,现场还拿出了一个稀土宝盒(里面装着18种不同的稀土样本),当场拿出来送给特朗普当礼物。”
同时,宣布两国将共同合作开发稀土资源,美国一开始投入了5亿美元。
10月2号,第一批稀土从巴基斯坦运往美国。对了,巴国那边的稀土开发,咱们中国不仅帮忙提供了开采设备,还培训了相关的加工技术和萃取工艺,算是全方位的支持啦。
不过,这图片里边的内容就有点不靠谱了。刚开始要说的是,稀土这个家族一共有17个元素,可图片上偏偏写成18个,清楚不是实情。
还得提一句,九月二十五号才把合作事宜敲定,十月二号就把第一批产品发出去了,俩时间差不到十天,这效率,真是快得让人咋舌。
有做过工业生产的人都懂,设备得调试,原料得采购,技术得检验,还得应付一堆大小事需要搞定,涉及的事情多得不得了。
不到十天就搞定,真的假的呀?
最后,巴基斯坦拿给特朗普看的那个装在宝盒里的矿石,其实根本就不是稀土。外交部发言人说得很明白,“巴方领导人向美方领导人展示和赠送的那些矿石,是工作人员买来的巴宝石原矿样品。”就是个宝石,没别的。
总的来看,那些在网络上传的图片,里面的问题可不少,漏洞也挺明显。
在10月13日的外交部记者会上,当记者提到有关巴基斯坦背后捅刀中国的报道时,外交部发言人说得挺明白:“你刚刚提到的那些报道,要么是对事实不了解,要么就是无中生有,甚至是故意制造矛盾,没有任何依据。”
第二件事就是关于巴基斯坦把帕斯尼港口提供给美国这个事儿。很多人说,这个帕斯尼港口可能会和瓜达尔港形成一番竞争的局面。
其实,这事儿的真实性还打个问号,就算真能合作,也算不上对咱们中国啥威胁。
到现在为止,帕斯尼还不过是个未经开发的小渔镇。
用美国的基础建设实力,要真正把这个港口搞定,估计要等到猴年马月才看得到结果。退一步说,就算港口建起来了,后边的运营维护也是个大难题,真是头疼。
于博,中国海外港口控股(巴基斯坦)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提到到2023年上半年为止,瓜达尔港的集装箱吞吐量才只有1162个标准箱。
照这个算下来,一整年的吞吐量也就两三千个标准箱左右。
你得知道,一般港口的年处理量都在几十万到上百万个标准箱,比如说美国巴尔的摩港,2023年的数据,吞吐量达到了110万标准箱,在全球排到第一百名。
瓜达尔港的年处理能力,连巴尔的摩港的百分之一都不到,基本上就是“半死不活”的状态。
原因在于,虽然瓜达尔港的港口条件挺不错,但没有充足的经济基础做支撑。它所在的俾路支地区,人口才一千多万,经济也很落后,对进出口货物的需求不高,所以瓜达尔港的货运量也不算多。
要是美国想搞起帕斯尼港,也会遇到跟瓜达尔港差不多的难题。
据一些传言,帕斯尼港的打算是用来运输俾路支地区的铜、锑之类的矿产资源,可实际上,懂行的人都知道,先不谈那个地区的矿产到底能不能顺利开发出来,就算真能开采,能否规模大到撑起一个港口,也还是个大问号。
再说了,开矿这事儿得漫长的时间才能成型,要三五年的时间都不够,期间还会遇到各种变数,比如,三年后共和党要是下台了,民主党还会不会继续推进这个项目?这些都得打个问号。
所以说,帕斯尼港在眼下这段时间里,对咱们还算不上威胁,更像是一张PPT那么简单罢了。
第三件事,10月11日深夜,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在边境爆发了大规模冲突,巴基斯坦军队主动出击,曾短暂占领了阿富汗的19个哨所。
之后,在沙特和卡塔尔的调解下,这场冲突暂时得到了平息。
一些自媒体把这事儿往巴基斯坦配合美国、搞乱南亚局势的方向上理解,但稍微查点资料就知道,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之间的矛盾其实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像是2024年,两边在3月、8月和12月各发生过几次比较大的冲突,死亡人数也达上百,伤亡惨重。
自2021年8月塔利班再度掌权以来,两国之间发生了不少于20次的大规模冲突。
至于那些小打小闹的摩擦,简直是数都数不过来。
引发争端的关键所在,正是那条“杜兰线”,也就是图中用红色标记的部分。
“杜兰线”这名字的来头,就是那会儿英国殖民者想要攻占阿富汗,可惜没得手,只占了那一块。后来,这块被英国抓下的地盘,变成了巴基斯坦的领土。
这片地方住着很多普什图人,碰巧的是,普什图人也是阿富汗的主要民族。
换句话说,“杜兰线”把普什图人的聚居地一分为二,归属于不同的国家,这事儿,成了普什图人心中的最大痛楚。所以,历代阿富汗政府都没承认这条线的存在。
塔利班还没掌权的时候,跟巴基斯坦来往挺密切,可一旦掌权了,这事儿可就不能轻易让步,尤其是“杜兰线”的问题,只能硬碰硬,否则就像吃了大亏似的,等于自找死路。
巴基斯坦嘛,也不可能把领土还给阿富汗,两边的摩擦一直没停过。10月11日晚上那场冲突,其实根本不用大惊小怪,更别说什么“巴基斯坦配合美国”了。
明显嘛,“巴基斯坦背叛中国”这事完全就是个无稽之谈。
不过啊,要说巴基斯坦和美国这关系,咱们还是得提防点,小心点别太掉以轻心。
要说吧,最近的动向显示,巴基斯坦和美国这关系,的确在逐步变得更热络了。
二
今年6月18日这天,巴基斯坦和美国的关系开始逐渐变得更亲近。
那天,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穆尼尔走进了白宫,还和特朗普一块吃了午饭。到了8月中旬,他又再次来到美国,和不少美国政界人士,以及美国军方的高层将领们聊了聊。
从2018年开始,巴基斯坦和美国的关系逐渐变得紧张,经过了整整七年,没有任何一次高层次的互访行动了。
也许可以这样说,穆尼尔两次走访美国,算是正式拉开了巴基斯坦和美国关系的重新破冰局面。
特朗普答应推动关系破冰,主要是因为“5·7”空战中巴基斯坦赢了,把它的战略地位一下子提高了不少。
在采购俄罗斯石油这些事上,印度的态度挺坚决,不太配合美国。美国急得要用这个办法敲打印度一下。
穆尼尔两次跑美国,收获挺大的,成果也特别明显。
美国把“俾路支解放军(BLA)”列进恐怖组织名单,这事儿被巴基斯坦视为一次重要的外交胜利,算得上是鼎盛的表现了。
在7月末,美巴两边签了一份关于石油的协定,至于这份协议的具体内容,大家可以看看那篇《特朗普对俾路支变脸,是向中方示好?》里的分析。
说到“巴美石油协议”,其实就是一份为特朗普家族谋利的合同罢了。
巴基斯坦政府打算跟特朗普家族合伙,在俾路支地区成立一家合资企业,主要负责从伊朗进口石油。因为伊朗边境附近的走私问题挺严重,进口的油价也比较便宜。
这家合资企业只要动一手操作,就能轻松赚到不少钱。
除了石油行业之外,双方还打算共同开发矿产资源。作为交换,美国把巴基斯坦商品的关税从29%降到了19%,这个税率比印度的50%低得多。
其实,从1954年巴基斯坦签署《共同防卫条约》起,两国就结下了盟友关系。虽然经历过一些波折,但盟友的基础地位一直没有改变。
以军队装备为例:
在引进大量国产装备之前,巴基斯坦军队多年来主要依赖美国制造的武器。虽然如今已经有不少中国产品加入,但美制装备在巴军阵容中依旧扮演着重要角色。
再看情报系统:
巴基斯坦的“三军情报局”起初是在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的帮忙下建立起来的,而且一直由他们培养,基本算是由美国一手“指导”出来的“学生”。
早在2009年就有人爆料说,CIA悄悄给巴基斯坦情报部门提供了好几亿美元的资金。
除了送钱之外,CIA还会经常在北卡罗来纳州的一个秘密地点,为“三军情报局”的特工们进行专业培训。
正好,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穆尼尔元帅在上任之前,可是曾经担任过三军情报局的局长。考虑到这个情况,巴美关系上涨的势头让我们得多加小心,别被人家动了歪心思。
美国方面可能会通过巴基斯坦的平台,从中国大量进口稀土,还可能借着巴美关系日益紧密的机会,打探中国军事装备的相关信息,这种风险实际上是存在的。
巴基斯坦在很多方面,特别是经济方面,依然对美国有相当比例的依赖。
从2023年到2025年,巴基斯坦一共向IMF借了三次,总额超过了110亿美元。
IMF提出的贷款条件可以说相当紧,这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压缩开支,
关闭能源补贴,让电费、油价、天然气费都涨上去。
特别是调高电价这事,在巴基斯坦可闹得沸沸扬扬。
巴基斯坦这个国家,常年电力不足,停电几乎成了家常便饭。平均每个月会发生大规模停电约31次,一年下来几百次,基本上每天都可能要遭遇一次断电,供电情况真的是相当不稳定。
民生和工业生产都受到了很大冲击,在这种局面下还要涨价,结果引发了大家的强烈不满。
然而,巴基斯坦没得别的选择,近几年经济一直在下滑,GDP增长也就维持在零点几附近,外汇储备一度跌到30.9亿美元,顶多能撑18天的进出口资金。
因为巴基斯坦经济快要崩溃了,不管IMF开出的条件多刁难,他们也只能硬着头皮接受。
2023年2月,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说:“IMF代表团现在在咱们国家,让我们过得挺艰难……需要完成的条件比想象中还严,但别的办法也没得选。”
而要拿到IMF的贷款,得先得美国的批准。
要是特朗普用这个办法,要求巴基斯坦做出伤害中国利益的事情,也不是没可能。
其实也不必太过紧张,毕竟巴美关系升温总体上还是对咱们有利的事。
美国跟印度结成盟友,这可真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事。要是“印太战略”真的成型,那我们的处境就会变得很不妙。
而巴基斯坦,正是扭转“印太战略”局势的一张关键牌。
考虑到巴印之间那深刻的矛盾,巴基斯坦、美国、印度的关系,也算得上是一种“困难局面”。打个比方,美国要想同时和印度、巴基斯坦都搞好关系,确实挺难办的。
美国和巴基斯坦的关系变得更亲密,可能让印度觉得不舒服,导致美印之间的关系也因此变得不那么粉红了。
反过来一想,假如美国和印度走得更近,可能会把巴基斯坦放在一边,这样一来,美巴关系就会逐渐变冷。
这些年来,这个所谓的“不可能三角”反反复复地证明过多次。
在冷战那会儿,美国和巴基斯坦关系密切,算得上好搭档;反倒是印度,靠近苏联,算是准盟友,美印之间的关系就说得过去,不算特别紧密。
冷战一结束很长一段时间,美国和巴基斯坦的情谊依然牢靠,反而是美印关系没啥大变化,就是这么持续到2018年。
到了2018年3月,随着“中美贸易战”的爆发,特朗普启动了“印太战略”,联合印度一起遏制中国,导致美印关系迅速升温。而美巴关系,却也随之变得紧张起来。
从2018年到2024年,整整七年时间里,美巴高层都没有碰过面,反观莫迪,不管是和特朗普的第一任期,还是拜登上台后,都保持着密切的交流,聊得可挺热络。
特朗普再次当选之后,美印关系因为俄罗斯石油、关税以及“5·7空战”等一系列问题变得冷淡不少,而美巴关系就趁机逐步升温啦。
巴美关系逐渐好转,不能一味把它当成威胁,不如换个角度,把这看作打破僵局的一个契机。
我们要的,就是对任何触碰中国红线的举动绝不手软,用精准的预防来守住合作的底线,把美巴之间的互动变成推动南亚格局调整的杠杆,让“印太战略”受到一定影响。
归根结底,大国之间的角逐,挺考验懂得顺应时代潮流的本事。
巴美关系升温要想变成破解封锁的利器,小伙伴们不用太在意短期的起伏,而是要积极引导这个趋势,把它变成撕碎“印太战略”的一把利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