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近期进行了“三叉戟II D5”潜射洲际导弹的连续试射活动,共发射4枚,美官方将其定性为“常规测试”。此举被外界解读为美方在进行战略威慑的展示。动辄展示核武器力量,且一次性试射4枚洲际导弹,这背后或许反映出美方在某些方面被中国超越后,内心深处的不自信情绪。
与此同时,近日俄罗斯海军公布了“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齐射4枚“布拉瓦”潜射洲际导弹的画面。作为传统核大国,俄罗斯此举更像是对潜射导弹领域技术短板的一种被动弥补措施。而随着中国“巨浪-3”新一代潜射导弹的震撼亮相,中国在潜射导弹技术方面已实现从追赶到领跑的跨越,技术水平达到并超越俄罗斯、接近美国。
潜射洲际战略核导弹作为核大国实施二次核反击的关键战略武器,其发展进程始终受到全球主要拥有核武器的军事强国的密切关注与高度重视。
01.中国“巨浪-3”射程世界第一
在“9·3”阅兵仪式上,中国首次向世界公开亮相了“巨浪-3”潜射核导弹。
我国在潜射洲际战略核导弹技术领域起步晚于美、俄、英、法。1988年9月,09II型战略导弹核潜艇水下成功试射“巨浪-1”,我国初具二次核反击能力。但“巨浪-1”及搭载平台性能落后,射程仅2000公里(改进型2500公里),威慑范围有限,实战威慑不足。
二代潜射核导弹“巨浪-2”研制有波折,09IV型战略导弹核潜艇曾“有艇无弹”。2013年12月22日,09IV型成功发射“巨浪-2”,我国拥有较可靠水下二次核反击能力。“巨浪-2”采用先进技术,射程达8000公里,属潜射远程战略核导弹,弹径约2米、发射重量约45吨,可携一枚数十万吨TNT当量核弹头,采用复合制导。列装后我国对美二次核反击能力成熟,但其射程有限,09IV型打击美西海岸主要目标需前出第一岛链,风险增加。
我国科研人员针对战略需求研发“巨浪 -3”型导弹,其射程全球领先,参考美“三叉戟”-IID5(单弹头最大射程11000公里),预计最大射程在12000至13000公里间。该导弹搭载一枚爆炸威力相当于数十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采用复合制导系统,核弹头应用先进突防技术,突防能力强。
中国持续迭代巨浪系列潜射导弹,实现技术跨越发展。官方资料显示,巨浪-2性能达世界先进水平,巨浪-3射程居世界首位,巨浪-4在研。“水下发射大型固体运载火箭研制团队”表彰材料称,其首型火箭性能达国际先进,亮相70周年国庆阅兵;新型火箭已完成研制,投送距离世界第一;新一代火箭背景预研立项,关键技术攻关有重大进展。
02.美国三叉戟II
“三叉戟Ⅱ”D5弹道导弹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发,2017年,该导弹接受了“延寿升级”处理,使其服役寿命得以延长至21世纪40年代。这款导弹可搭载当量10万吨的W76型分导式核弹头,或者当量47.5万吨的W88新型分导式核弹头,其有效载荷最高可达2.8吨。“三叉戟”II D5LE导弹由“俄亥俄”级潜艇搭载自D5LE项目完成以来,美国海军成功完成多次试射。
三叉戟II型(D-5)导弹是美国海基核武器的核心,技术领先于当代潜射弹道导弹。其制导采用Mk-6型惯性导航,命中精度极高,经卫星修正后,超半数弹头可落入90米直径的目标区。导弹采用三级固体燃料推进,射程11500公里(最小2500公里),冷发射技术可实现水下静默发射。发动机包裹石墨环氧复合材料,减重15%且增强强度,配合高能推进剂,提升了射程与载荷。
D-5可搭载8枚475千吨级W88热核弹头或14枚100千吨级W76弹头,W88对加固目标单发摧毁概率超0.95,“二对一”攻击时,对发射井毁伤率达84%。美海军现役W88弹头约400枚,多数D-5仍用Mk.4弹头。
该型导弹战略价值体现在多维威慑:超远射程可覆盖全球主要战略目标区,打击精度超多数陆基导弹,多弹头分导技术构建复杂突防体系。
03.俄罗斯“布拉瓦”导弹
俄罗斯潜射导弹长期受“液体时代”技术限制,现役R-29RMU2“轻舟”依赖液体燃料,存在燃料加注频繁、维护复杂、发射准备耗时长等问题,难满足现代战争快速反应需求。苏联曾研发固体燃料“台风”导弹,但2000年退役。21世纪初,俄启动“布拉瓦”固体潜射洲际导弹项目以实现技术转型。
“布拉瓦”研发坎坷,1998年项目启动后,近40次试射10次明确失败,2019年才勉强试运行,比中国巨浪-2晚7年。虽实现固体燃料化但有短板,其基于“白杨-M”改进,实战性能被戏称“丐版”,各项参数弱于中国巨浪-2/3导弹,后者射程12000公里且载荷能力更强。
“布拉瓦”缺陷突出:整流罩圆锥形致水下阻力大、出水易失控;壳体用第三代芳纶纤维,强度远低于中国四代碳纤维;HTPB推进剂比冲260秒,低于中国N-15B的280秒,限制射程与机动性;300米圆概率误差远大于巨浪-2的100米精度。
俄罗斯战略核潜艇技术尚可,但潜射洲际导弹技术与中国有明显差距。中国靠材料创新、高效工程及体系化建设领先。俄试射新制导导弹欲缩小差距,但因工业基础弱和技术路线局限,短期难有实质突破。
在美制“三叉戟IID5”、法制“M51”、中国“巨浪-2/3”以及俄制“R-30布拉瓦”这四款先进的潜射导弹里,“布拉瓦”在关键指标上处于末位,技术含量也是最低的。俄罗斯虽实现了导弹固体化转型,然而研制过程拖延、性能存在不足、设计存在缺陷等问题,让其在潜射导弹技术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目前,“巨浪-3”型潜射核导弹已正式列装我军部队,且与094型战略核潜艇圆满完成适配试验,这一成果有力保障了我国针对美国的二次核反击能力。当下,中国军工领域持续蓬勃发展,下一代潜射洲际战略核导弹极有可能惊艳亮相。倘若096型核潜艇顺利服役,我国二次核反击能力将跃升至世界顶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