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彩

虚构的女军官,真实的血泪史

#科学颜论进行时#

虚构的女军官,真实的血泪史

看吧。那些抗日神剧。冷艳的女军官。笔挺的毛呢军服。锃亮的高筒皮靴。肩上的少佐军衔闪闪发光。她们手持军刀。指挥千军万马。但历史笑了。这一切都是假的。

侵华日军的序列里。从未有过女军人。更别提女大佐、女将军了。这不是猜测。而是铁一般的事实。

为什么?

旧日本军队是一个极端的男权世界。从明治维新到战败投降。他们的法律从未赋予女性参军的权利。1873年的《征兵令》只针对男性。军装、军衔、军刀。这些被视为军人荣誉的象征。严格限定在男性范围内。在日本人看来。当兵是男人独有的“荣耀”。

那么。那些老照片里穿制服的日本女性是谁?

她们是“军属”。注意。这个词并非指军人家属。而是 “军队附属人员”。包括护士、通信队员等。她们有统一的制服。但那不是军装。她们没有军籍。没有军衔。更不配发武器。哪怕是在战争末期。日本穷途末路组建“国民义勇战斗队”。其中虽有女性。但最多算民兵组织。从未被承认军籍。

有人会提到川岛芳子。但她穿的是伪满军装。而非日军制服。她的“安国军总司令”头衔。在实权派日军眼中不过是个唬人的摆设。

影视剧需要冲突。需要看点。于是女军官成了常客。但历史不需要。历史的真实。本身就有千钧之力。

那么。真实的战场上就没有女性身影了吗?

有。但她们在另一边。

在白雪皑皑的白山黑水间。有赵一曼那样的巾帼英雄。在枪林弹雨中。有成本华那样微笑面对死亡的战士。成本华。一位24岁的中国女兵。在安徽和县抵抗日军被俘。受尽凌辱。就义前。她双臂交叉抱在胸前。整理头发。面朝太阳。轻蔑微笑。这张照片。由日军记者拍下。却成为不屈的象征。

还有张宗兰。二十岁的青春年华。在佳木斯为党工作。转移同志。销毁文件。最后与嫂子金凤英一同服毒殉国。宁死不屈。李秋岳。三十五岁。在通河建立抗日根据地。被捕后受尽酷刑。壮烈牺牲。头颅被敌人割下悬于城头。陈玉华。在宁安搞地下交通。最终因叛徒出卖。英勇就义。

这些名字。或许不如“女大佐”在神剧里耀眼。但她们的故事。是真实的热血浇灌。是中华民族永不屈服的精神丰碑。

艺术可以创作。但历史必须尊重。当我们看清“女军官”的虚构本质。或许能更深刻地理解。那段岁月的真实残酷。和真正的英雄所在。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扭曲历史。其罪同欺。

88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