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设再亮,也有熄灯的一刻;风光再盛,也会在某个路口踩下急刹。这句话放在王健林父子身上,格外有画面。
事儿起因很简单:最近有网友在机场偶遇王思聪。没有豪车、没有随行助理,更没有“美女战队”,只有一个红发、一个双肩包、一身松松垮垮的休闲装。他在安检闸机前低头凑脸做人脸识别,肩背微弓,眼神疲倦,镜头一按,原本“国民老公”的光环被门框里的蓝色识别灯衬得有点黯淡。另一条热搜也炸了——王健林被限制高消费。万达近一年多“打包处理”:48座万达广场加酒店接连出售,新闻看着像清仓大甩卖,熟悉的品牌越卖越少。
镜头细节可谓一针见血:王思聪那一低头一前凑,像是把曾经的张扬都折叠进了安检口。有人对比他前不久在日本赌场被拍到的样子——二郎腿一翘,筹码面前稳如老玩家,眼神写着“成竹在胸”。再往前翻,他在日本全款拿下豪华大平层,出手阔绰,资金还是家族信托划的;出门自带“美女随行团”,热搜从不缺席。而此刻孤身过安检,额前红发显得有点凌乱,整个人像是被航站楼的冷气吞了气场。
反差不止在镜头里,更在父子两条线的交错。老王四处奔波“救火”,状态日渐消瘦;小王一路买房置地、互联网“开炮”,从前的“嚣张富二代”人设像自带扩音器。早年间的那句“先定一个小目标,比如赚一个亿”,让大众看到了万达的底气,也把王思聪推成了含着金汤匙的代名词。给儿子5个亿“创业资金”,外界看是宠娃,业内看是万达系试水互联网。王思聪抨击娱乐圈、嘲弄自家产业,越是“敢说”,越成了万达的“晴雨表”——大家看他,也顺带看万达。某种意义上,他就是万达的活名片。
但这些年风向明显变了。据公开信息显示:万达新增执行人信息,执行金额4亿元;更早有3亿元的执行标;股权一度被冻结4.99亿元。2024年六月,上海一纸强制执行落下:万达和旗下影都影视承担12.1亿元。到最近累计下来,万达背负的执行标已接近53亿元,超过注册资本的五倍多。这些数字像一摞摞筹码,堆在集团的桌面上。为了回血,老王可谓壮士断腕:2023年让出万达影业控制权给腾讯;2024年出售26座万达广场;今年再把商管旗下48座广场以约500亿价格打包出手;酒店也转给了同程旅行。动作够猛,但市场冷暖看结果,万达的颓势一时间难逆。
当事人这边没发声,王思聪对机场照也没有回应。网友却不淡定了:有人唏嘘“从目空一切到眼神发空,一张抓拍像人生缩影”;有人淡定“普通人返程的疲态而已,别过度解读”;也有人把焦点放到老王身上,“风里来雨里去,拼到限高”。社交平台上的讨论,像把父子命运绑在一起拉扯——一个是热搜体质的流量焦点,一个是企业牌桌上的老将,牌局一紧,镜头里的疲惫就更扎眼。
娱乐圈里,人设反转从来不稀奇:有人巅峰期每天热搜,有人风波后回归低调,资本一收紧,星光就不再是万无一失的护身符。豪门也一样,标的和债表是硬逻辑,情绪和人设是软外衣。把这两层套在王健林父子身上,就容易理解为什么一个机场抓拍能引发这么多联想。
风光不一定常在,低谷也未必是终章。王思聪曾是很多人的“爽文男主”,现在偶尔露出疲态,也不是世界末日;王健林从意气风发到“限高”新闻挂屏,手里的牌还在打,筹谋还在进行。愿风浪之后,父子都能站稳,也愿万达在下一轮周期里有起势的那一天。瓜先吃到这儿,后续看戏,我们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