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话说最近追《灼灼韶华》,我真是被褚韶中这个角色气得想掀桌!
这哥们儿,明明长了张“王炸”的脸,偏偏前大半辈子都在演“三”,你说气不气人?
就好像牌桌上,所有人都屏息等着你甩出惊天大牌,结果你却不声不响地出了张“三”,然后大家面面相觑,心说这哥们儿是咋想的?
但你猜怎么着?
就是这么一个前期窝囊到让人恨不得冲进屏幕里摇醒他的角色,愣是把演员巩峥给推上了风口浪尖,甚至还“强势出圈”了一把。
这事儿,怎么看都透着一股子奇妙的劲儿。
你说巩峥,他明明长得帅,演技也在线,还被斯琴高娃这样的大咖点名力捧,那句“巩峥,你就差一部戏!”
听着多提气啊,简直是给一个演员最高的肯定。
可这一“差”就是十年,甚至更久,这十年,娱乐圈的风云变幻,多少新人从小透明蹦跶成顶流,多少老戏骨从巅峰归于沉寂,巩峥呢?
他就像个跑马拉松的,不急不躁,匀速前进,直到这次,才突然加速冲线,让人直呼“爷青回”。
回想起来,巩峥这哥们儿的人生轨迹,简直就是一部“非典型成功学”范本。
谁能想到,他一个83年江西小伙,大学念的居然是江西财经大学,跟表演八竿子打不着。
可人家从小就有一颗文艺心,唱歌、弹琴、主持、朗诵,样样精通,活脱脱一个文艺骨干。
毕业后,先在南昌电视台当播音员,后来更是“裸辞”北上,一头扎进了央视,成了CCTV-10《五日谈——视界》的主持人。
这可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铁饭碗”啊!
可他却说,那种稳定带来的“温水煮青蛙”般的单调,让他感到窒息。
于是,他再次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放弃央视,投身表演!
你说这魄力,一般人真没有。
这简直就是“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雨便化龙”的真实写照。
二十出头,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于放弃别人眼中的“康庄大道”,去选择一条充满未知和挑战的“羊肠小道”。
无背景、无科班出身,这在娱乐圈里,简直是地狱模式开局。
他不是那种被流量裹挟的明星,更像是一个真正的匠人,一步一个脚印,慢慢雕琢自己的技艺。
这让我想起那些从街头篮球打到NBA的球员,没有系统的青训,全凭一腔热血和天赋,硬是闯出了一片天。
巩峥的经历,不就是这样吗?
他这种“慢热型”的选手,在如今这个“快餐式”娱乐圈里,能熬出来,本身就是个奇迹。
说回褚韶中这个角色,简直是把“烂好人”的精髓演绎到了极致。
他胸无大志,优柔寡断,面对妻子周燕的嚣张跋扈,他选择无底线迁就,就像个没脾气的沙包;面对妹妹褚韶华的困境,他常常是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最后成了助纣为虐的“伥鬼”。
看着他,我真替他着急,这哪是好人啊,简直是“搅屎棍”本棍!
他那种“旁观也是一种恶,不站队也是一种站队”的消极态度,简直是成年人世界里最让人血压飙升的“软暴力”。
我们常说“妻不贤,毁三代”,可褚韶中这种“父不教,父之过”的失职,同样是家庭悲剧的根源。
他怂到了骨子里,拖泥带水,瞻前顾后,该硬气的时候软得像面条,心肠软,耳根子软,活脱脱一个“软脚虾”。
说实话,这角色看得我好几次想摔手机,但又不得不承认,巩峥演得太到位了,那种憋屈劲儿,简直能从屏幕里溢出来。
可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气不打一处来的角色,巩峥却演活了。
他没有把褚韶中演成一个纯粹的恶人,而是一个被自己的懦弱和“烂好人”心态一步步推向深渊的悲剧人物。
特别是他最后那一下“以命换命”,突然的硬气,突然的爷们儿,简直像是在泥潭里摸爬滚打了半辈子的人,终于在最后一刻,爆发出了人性中最原始的担当。
那一刻,观众的心情是复杂的,既有“你早干嘛去了”的埋怨,又有“孺子可教也”的欣慰。
这种亦正亦邪的复杂性,让这个角色充满了张力,也让巩峥彻底撕掉了过去“正人君子”的标签,闯进了“窝囊男人赛道”,这无疑是他演艺生涯的一个大胆突破。
这就像一个技术非常全面的足球运动员,平时训练刻苦,技术扎实,但总差一个爆发点,一个关键比赛的绝杀球,而褚韶中这个角色,就是巩峥的那个“绝杀球”。
话说回来,巩峥的“好人脸”可是出了名的。
眉目和煦,面部柔和,眼神清明,鼻子挺直,他帅得毫无攻击性,自带儒雅斯文的书卷气,那种扑面而来的踏实、稳重、成熟、顾家、负责、善良、正直的“居家好男人”既视感,简直就是“完美老公”“完美女婿”的模板。
难怪他能频频登上央视,成为央视青睐的“正剧专业户”。
《芈月传》里的庸芮,《对手》里的金世达,随便拉一个出来,都是那种根正苗红、正气凛然的角色。
这种形象,在主旋律剧里简直是“定海神针”般的存在,让观众一看就觉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心里踏实。
可问题就出在这儿了。
在如今这个流量为王,个性至上的娱乐圈,这种“无攻击性”的帅,有时候反而成了某种“限制”。
年轻一代的观众,可能更喜欢那些带着极致反差感、甚至有点“邪魅狂狷”的致命魅力。
巩峥这种温润如玉的儒雅范儿,虽然耐看,却少了那么一点“爆点”,很难在短时间内制造出巨大的话题度。
这就好比一道精致的家常菜,美味可口,但很难像一道创意分子料理那样,瞬间引爆味蕾,成为社交媒体上的打卡新宠。
你想想,现在大家刷剧,是不是更爱看那些有点“疯批”美人,或者“霸道总裁”人设的角色?
巩峥这种“老实人”标签,在某种程度上,确实限制了他的发挥空间。
这就像一个技术非常全面的篮球运动员,每个方面都做得很好,但可能没有一个“招牌动作”能让人瞬间记住。
所以,巩峥这次的“出圈”,与其说是意外,不如说是厚积薄发。
他用一个“烂好人”角色,撕开了自己“正人君子”的固有标签,让大家看到了他演技的更多可能性。
这说明,演员想火,不一定非得靠那张脸或者什么完美人设。
有时候,一个角色,哪怕它让你前期恨得牙痒痒,后期却能给你来个大反转,照样能把你推到C位。
这不也提醒我们,在评价一个人,或者一个演员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标签化?
毕竟,谁知道那个看似平平无奇的“三”,会不会在关键时刻,变成一张意想不到的“底牌”呢?
巩峥的故事,简直就是娱乐圈里的一股清流,告诉我们,流量固然重要,但作品和实力,才是真正能让你走得更远、更稳的“王炸”啊!
你看,这不就跟人生一样,有时候你以为自己拿了一手烂牌,结果最后却打出了意想不到的“王炸”!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