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咱们这两年一说到“内卷”,大家脸上的表情就是一言难尽。无论是办公室里的头悬梁锥刺股,还是孩子们辅导班里鸡飞狗跳,连早高峰地铁上挤成麻花都能被归结为“卷”。有时候我都在想,这到底是我们越来越追求进步了,还是这条道有点被逼到了悬崖边上?让我来和大家掰扯掰扯,“内卷”这事究竟咋回事,到底是幸福路上的垫脚石,还是“996”噩梦的根源?
其实,说起“内卷”这个词,最早还是学界流出来的东东。它原本是用来描述农业社会怎么发展着发展着就彻底停滞在原地,大家死磕细节、内耗严重,社会资源消耗一大桶,就是产出提升不了多少。没想到现在,这老学究的玩意儿一转眼被咱们搬进了生活和职场一夜之间成了网络社交新宠词。你突然觉得:上班不是为了多干点实事,是怕比别人少干;孩子拼命不是因为兴趣,而是家长怕输。一圈看下来,“卷”得你头皮发麻。
有次我在地铁里跟同事聊,半开玩笑地说:“现在不‘卷’,真的随时有种被社会淘汰的恐惧!”他嗤地乐了:“那你不‘卷’,后面就有人要顶上。不是你追人,就是人追你,躲都躲不掉。”是不是挺熟的?其实不怪大家有危机感,说白了,这年头谁都怕成“下一个落单的羔羊”。
有网友问:内卷会不会有头?真心说,短时间还真难收场。你看,小学生英语要四六级,职场人在拼学历、拼实习、拼KPI,房价涨得让人直摇头,爸妈拼命给孩子攒学区房。你以为考上大学就轻松啦?再看看硕博士争当卷王,层层加码。好家伙,就没个完。感觉美好生活好像成了一个无限升级的副本,你扒拉扒拉,永远有“下一关”在等你。这时候人心里头,就有点堵明明付出了成百上千的努力,收获好像还真不一定对等。很多人感到累,自嘲说自己成了“耗材型打工人”,有人戏谑:“卷,是我们被迫的本能。”
说来也有道理。谁都热爱进步,谁都盼望家人过得比昨天更舒服一丁点。问题是当进步变成了彼此踩着肩膀向上爬的时候,能不喘不过气儿么?想象一下,一间教室,大家都原地跳,结果谁也跳不出天花板。这画面有点喜感,背后却让人心酸。久而久之,“有意义的竞争”变成了“低效内耗”,不论企业还是个人,拼到最后只剩下一地鸡毛到底是咱们想象力有限,还是制度本身留了几道难以逾越的大坡?
你别说,商界大佬、学霸牛人对此看法也不尽相同。有管理学家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内卷到头,伤害的是创新活力。”你看嘛,公司里每个人都争着在细枝末节上死磕,谁还静下心来干点有远见的事?老板天天盯着员工加班熬夜,表面业绩一帆风顺,结果拿不出新点子、拓不开新市场。连同行的人都吐槽:“最后,我们都成了复制粘贴的机器了。”真心话,是不是很像快节奏下的“信息垃圾”?弄来弄去,大家耗掉了创造力,还以为是进步的动力。
回到普通人这儿,面对无处不在的“卷”,有人干脆自暴自弃,实行“摆烂”大法,反正一分钱一分货,少干点多得点才是正道。有人开起“佛系养生”,早起夜跑喝枸杞中药,争取自己和工作两不误。也有人选择“躺平”,反正卷不动了不如跟现实讲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衷,那叫一个熬。朋友圈里常提醒自己不要“卷”,可现实就是你不参与,段位直接作废。问题的本质好像不是吞吐一次“正能量”就能解决的,毕竟没人愿每天都活在选择焦虑和绩效压力里。
说到底,到底该怎么破解这场全民大“卷”?是不是得问一句:“出路到底在哪儿?”其实答案有点意思。有学者提议,内卷的根子在于资源分配和社会焦虑。如果制度能多一点创新、分配更公平些,是不是大家可以“赛道分流”,人各有志,少点无效竞争多点真本事的较量?想想,有没有可能出现一个真正的多元评价体系:不是非考不可,而是鼓励特色发展,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被看见。比如有人文艺创作厉害,有人科技研发一流,有人服务行业是能工巧匠,那就各有所长,各得其所,别让“分数”和“KPI”成了唯一衡量标准。每岗位都有价值,合力才有未来!
你也许要说,改变没那么简单,咱们社会链条长得要命,各种利益掺杂,谁能指望立刻天翻地覆?说真的,这道理讲得通。可现实是什么?技术在快步发展,产业升级在提速,时代的浪潮想拦都拦不住。不“升维”就要被拍在沙滩上!敢于创新、破除旧有的“内卷怪圈”,这才是真正的硬道理哦。别看我们总拿“内卷”自嘲调侃,下一步还得靠一点点勇气和改变,让美好生活不止于“卷”,而是踏实向前、百花齐放。
说到底,这世界的美好,大多不是“卷”出来的,而是靠合作与创新、包容和奋斗累积的。诚然,外界的游戏规则可能暂时难以改变,可我们心态可以先打个底。从“被动焦虑”到“主动选择”,从单打独斗到协同前行,好日子说不定就藏在新思路和好心态里对吧?反正烦恼不会因为自怨自艾而少一点,说不定下一秒,你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毕竟啊,人生这局棋,最怕的其实是自己不敢出牌。
每个人都在时代的洪流里摸爬滚打,你问我怎么调适内卷的焦虑?嘿,我说,别光盯着输赢,活出花样才是王道!你卷你的,我走我的,各走各的阳关道。打铁还需自身硬,多学点本事,没准哪天就成了逆袭的黑马。美好生活到底在哪呢?也许就在你不经意之间,一个回头,就发现其实一直在路上。不信?你大可试试看,别让压力笑话了你雄心,看似互相较劲,转念一想,大家其实都在为更好的自己、家人,为明天努力着。这不就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