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彩

「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安徽在行动」信用变资产 融资享红利

(来源:安徽新闻网)

转自:安徽新闻网

信用,正在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资产”。

位于萧县的安徽新秀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外向型化工企业。凭借良好的纳税信用,企业成功申请到800万元“税融通”贷款。企业负责人指着墙上的纳税信用绿卡自豪地说:“公司年销售量超过5000吨,30%以上产品出口到欧美地区,凭借这笔资金,我们将进一步打开欧盟市场。”

将企业无形信用,变为有形财富。我省大力推进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形成以信用数据促进融资业务,以融资业务引导政策配套,以政策配套推进平台服务的完整闭环,建成“一站式、一体化、一键通”智能可信任的中小微企业信用融资服务生态圈。

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安徽)按照公益性原则,依法依规向金融机构提供服务,成为中小微企业线上融资“桥梁”,具备信用信息查询、融资需求对接、惠企政策直达、融资增信服务等基本功能,同时为提高企业获贷水平和便捷度,升级优化平台服务功能,推动金融机构与平台系统联通,企业申请后直连金融机构业务系统,实现全流程放款,无需企业提交材料和金融机构上门调查,进一步简化融资放贷流程。如,合肥打造“政策指南针”功能,一键生成企业可以申报的政策条款,方便企业申领。

皖质贷、碳票生态贷款、碳排放权质押贷款……通过不断优化融资服务模式,目前,我省已形成了种类多样的信用类融资产品供企业选择。已与工农中建等近20家银行总部和省税务局等有关单位联合建成信用信息归集加工联合实验室,新上线各类线上融资产品10余类;会同金监、人行、财政、市场监管等部门陆续上线小微企业融资、民企融资、技术改造再贷款、绿色(转型)金融、皖质贷、农业保险+、贷投批量联动、乡村产业振兴共同发展计划等特色板块,通过“数据不出域”等方式加强敏感数据开发应用,优化信贷产品研发、信用评估和风险管理等,提升金融授信联合建模水平。

因信用贷款无需提供抵押物或质押物,风险较高,一些银行“不敢贷”“不愿贷”。对此,我省优化风险补偿机制,构建“担保机构增信+政府风险补偿”分担模式,将财政资金转化为融资信用,设立资金池超22亿元,给予信用贷款80%、担保贷款70%风险补偿,补偿节点由“损失类”前移至“次级类”,推动银行机构敢贷愿贷能贷。整合打造财政专项融资贴息补助,助力金融机构加力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合肥市设立“政信贷”,为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50%的利息补贴和1%的担保费补贴,企业实际利率低至2%。

(本报记者 彭园园)

88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