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最大的恐慌,不是在35岁时被淘汰,而是到了45岁才发觉,电池一直未曾扩容。
《远见》将这场恐慌分解为一张有着三格电量的表格,任何人都能够一眼看清自己还拥有多少续航能力。
传统职业规划如同一次性的火箭,在燃料耗尽之后便会坠落;费瑟斯通豪提出了“可持续燃料”这一概念,将职业划分成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仅仅专注于做一件事情——为下一个阶段的“电池”进行充电。
【燃料不是存量,是循环】
多数人把“经验”当作一种积累,实际上它构成了一个可以循环运作的系统。
书中将经验具体划分为三个可衡量的维度:学习敏捷度、关系强度以及品牌清晰度。
每当完成一个项目,这三个指标都会随之更新,而不是机械地按照年份进行叠加。
【职业路径不是梯子,是弹簧】
三阶段并非呈线性的爬升态势,而是犹如弹簧那般,经历着压缩—释放再压缩的过程。
第一阶段会将最多的可压缩技能压入其中;
第二阶段则释放出势能,进而形成峰值收入;
第三阶段再度进行压缩,把收入转化为资本与影响力,以此实现指数级的反弹。
书中用数据证明,5570岁人群的创业成功率高于25-35岁因为他们拥有高浓度的“智慧燃料”。
把晚年定义为“二次点火”,而不是“余热发电”,这直接颠覆了传统的退休观念。
【实操切片】
把职业燃料量化成一张“电量仪表盘”,
1.每季度自评三项指标(学习、关系、品牌)
2.用0-10分给当前阶段打分
3.低于6分的项目,必须在下一季度内用具体行动拉回
【冷知识】
LinkedIn后台数据显示,完成过三次跨职能轮岗的用户,其15年后的收入增长中位数比未轮岗者高2.7倍这正是书中“可迁移资产”算法的现实验证。
如果35岁危机的确存在,这样它仅仅会侵袭那些,一直未曾给自身“电池”进行扩容的人。
《远见》把漫长的职场生活压缩成了,一张能够随时随身携带着的路线图:你如今填入的每一处电量,都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反向给予电力。
此刻只需一次点击,便可将这张路线图存于自己的口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