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彩

美英日四艘航母靠近演习,解放军电侦船出动,中方已然了解他们的动作

美英日三国拼凑出四艘挂着“航母”名头的军舰,在靠近中国的西太平洋水域拉开阵势演习,一时间四艘巨舰同框的照片铺天盖地。 但这看似威慑力十足的阵容,在中国海军的815A型电子侦察船眼皮底下几乎成了“透明表演”。

这艘被外媒称为“海上偷听者”的798号船提前抵达演习区域,全程监控美日英演练中暴露出的所有电子信号与战术短板。 三国海军精心策划的演习在798船强大的信号捕获能力前,被迫提前结束了多个关键课目。

当日本防卫省公布中国798号电子侦察船已经返回舟山的消息时,美军的演训正在向西太平洋集中部署兵力。 这次由美国主导,英国与日本参与的多国海上演习被五角大楼设定为一次高强度武力展示,参演舰艇包括美海军核动力航母“华盛顿号”、两栖攻击舰“的黎波里号”,英皇家海军航母“威尔士亲王号”以及日本海上自卫队“加贺号”直升机母舰。 这种四艘“航母级”战舰同时出现在亚太的场景已有多年未见。

然而这四艘战舰的真实作战能力并不如表面风光。 “华盛顿号”在部署前频繁检修的记录使其可靠性饱受质疑;英国“威尔士亲王号”此前多次出现F-35B舰载机故障及系统失控问题,这次航行途中舰载机联队规模比计划缩水三分之一;日本“加贺号”仍处于改装阶段,缺乏固定翼舰载机使其打击能力基本为零。 甚至连参演的挪威护卫舰的“宙斯盾”系统也被发现未升级关键作战软件,整个演习阵容的实战价值被严重高估。

在四国联合编队开始演练防空反导科目时,798号电子侦察船已占据最佳信号收集位置。 这艘815A型电侦船携带多组高频与超高频雷达接收器,24小时不间断捕捉西太平洋700公里范围内的全部电磁信号。

演习期间美军“的黎波里号”起降F-35B的通信频率、英舰“钻石号”反导雷达的参数配置、日本“加贺号”指挥通信链路的波形特征全部被记录并破解。 这些独特的电子“指纹”即时传送回后方进行分析匹配,成为中国电子战数据库的最新内容。

美英日联合指挥部在发现中国电侦船存在后陷入两难境地。 美军试图通过无线电静默规避监控,但这导致参演舰艇间的协调效率大幅下降,英军舰载机因通信不畅延误起飞超45分钟。 当美军启用卫星加密通信后,798船立即探测到异常高频信号源锁定位置,迫使美舰重新开启传统通信通道。 战术数据的频繁泄露最终迫使美军暂停了舰载机对抗与反潜训练等核心科目的实施。

演习中暴露的多国部队协同问题比装备缺陷更严重。 日方“加贺号”试图指挥空中编队时遭到美军航母系统通信协议限制,多次指令需经美舰中转才能传递。 在模拟补给演练阶段,英舰油料补给流程与美军标准出现冲突,原本1小时的作业延误了140分钟。 作为舰队主力的英国航母,舰员对热带海区作战环境适应不足,机械故障率骤增,导致F-35B全天实际可出勤架次减少至预计的六成水平。

美军期望通过“闪电航母”概念提升的两栖突击能力同样遭到监控。 中国海军不仅派遣电侦船,还调动052D型驱逐舰与054A型护卫舰在演习区域周边组成训练编队。 当美军“的黎波里号”搭载陆战队进行突击登陆预案时,其航渡路线、直升机起降节奏、滩头支援火力配置等数据被海空平台全程记录。 美方指挥官曾申请调整演习区避开侦测,但受限于多国协调机制最终维持原计划进行。

日方实际成为联合演习中的最大获益方。 日本防卫省专门派出数据收集舰紧随英舰活动,记录其舰载机指挥控制的全流程操作规范。 在美国允许下,日本技术人员首次进入F-35B维护区学习快速保障技术;自卫队还获得美海军提供的联合战术信息共享系统临时权限,使日本舰艇获得区域态势共享能力。 日本借演习机会在距离本岛1600公里处实施了战后最远距离的后勤补给演练,验证其新版防卫大纲中“远征作战”构想。

中国海空军在演习期间保持既定战备节奏。 东海舰队组织3艘驱逐舰、4艘护卫舰赴宫古海峡训练;南海舰队航母编队单日完成75架次舰载机起降;山东舰航母战斗群则在新改装的两栖攻击舰配合下完成夺岛战术演习。 中国空军的无侦-7远程侦察机每日持续在台海方向进行例行巡逻,其中某次飞行任务轨迹距离四国演习区仅180公里,有效执行了辅助态势感知任务。

在整个美英日联合演习进行期间,中国舰机在西太平洋共出现140批次以上活动,与三年前同区域数据相比增长了40%。 位于浙江的解放军岸基雷达站持续跟踪演习舰队轨迹超过62小时,建立完整活动模型。 海军航空兵某师出动歼轰-7A电子战飞机,在冲绳东南空域进行电子对抗训练,其训练空域与演习空域存在部分重叠。 日本自卫队拍摄到中国054A护卫舰距“加贺号”33海里处常态巡航的画面,两舰未进行任何通信联络。

88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