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彩

美国施压澳大利亚,若台海爆发是否愿意出兵,澳政府回应态度明确

7月13日,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科尔比施压澳大利亚:"如果台海打起来,你们愿不愿意出兵?"

结果澳大利亚国防工业部长康罗伊直接回了一句:"我们不讨论假设性问题,出不出兵得看当时政府怎么决定。"这话说得很客气,但意思很明确——别想绑架我们。

如今美国的同盟战略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连最铁的盟友都开始说"不"了。

美国的"代理人战争"算盘被识破

科尔比这个人可不简单,他是五角大楼的"三号人物",最近几个月一直在日本和澳大利亚之间跑来跑去,目的就是想让这两个盟友在台海问题上明确表态。

但他的要求让人觉得很奇怪:美国自己对台湾都是"战略模糊"政策,从来不承诺一定会保卫台湾,现在却要求盟友提前做承诺。

科尔比还在今年3月的国会听证会上公开说过,台湾"并非美国生死攸关的利益",保卫台湾的"成本大于收益"。

美国防部副助理部长达默甚至直接说:"即便台湾失守,美国民众照样能过得不错。"一边这么说,一边又要求盟友冲在前面,这不是明摆着想让别人当炮灰吗?

美国的真实意图其实很明显:设计一种"代理人战争"模式,让日澳"打头阵",美军在后方提供支持,自己承担最小的风险和代价。

科尔比的施压策略本质上是特朗普"美国优先"外交政策的延续,他希望通过区域国家联盟来"消耗中国",而美国只需要提供支持就行。

他甚至鼓吹"联盟成员无需自认在联盟内"这种模糊绑定的概念,试图不知不觉中把更多国家拉进来。但现实很快给了他当头一棒。

澳大利亚的经济理性

就在康罗伊表态的前一天,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在上海访问时说了一句很实在的话:"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就意味着澳大利亚有就业机会。"这话听起来很直白,但却说出了澳大利亚政府的真心话。

中澳自贸协定签署十年来,两国贸易额增长超过一倍,中国市场占澳大利亚出口的25%。

意味着澳大利亚每四分之一的出口收入都来自中国。中国游客在疫情前每年为澳大利亚贡献超过120亿澳元的旅游收入。

阿尔巴尼斯这次访华7天,足迹遍及上海、北京、成都三城,重点谈的都是贸易、旅游和清洁能源合作。

在上海,澳大利亚旅游局与携程签署了合作协议;在北京,双方讨论了绿色矿产合作;在成都,重点推动清洁能源项目。这些合作项目每一个都关乎澳大利亚的经济民生。

澳大利亚政府很清楚,过去几年中澳关系遇冷的教训太深刻了。2020年澳大利亚跟着美国对中国指手画脚,结果中国对澳大利亚的葡萄酒、牛肉、煤炭等产品采取了贸易限制措施,澳大利亚损失惨重。

现在好不容易关系缓和了,贸易恢复了,澳大利亚政府怎么可能为了一个"假设性问题"再把这些经济利益搭进去?

康罗伊虽然在公开场合也会说担心中国"在太平洋建军事基地"这样的官话,但澳大利亚政府的真实立场很明确:坚持"不在中美间选边"。

澳大利亚需要美国的安全保障,但更需要中国的经济市场。任何试图让澳大利亚二选一的做法,都是在损害澳大利亚的国家利益。

盟友集体抵制美国霸权

澳大利亚的拒绝并不是孤立事件,而是美国盟友集体觉醒的一个缩影。科尔比的施压在亚太地区遭到了全面抵制,这让华盛顿感到非常意外。

先看日本。科尔比要求日本将国防开支从目前的GDP 3%增加到5%,这个要求直接激怒了日本首相石破茂。石破茂在公开场合明确表示,日本的国防预算应该根据自身需要和财政状况来决定,不应该被外界绑架。

要知道,日本已经承诺将国防开支提高到GDP的2%,这在日本国内都引起了很大争议。现在美国要求再提高到5%,这几乎相当于要求日本把一半的政府预算都花在军费上,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再看东南亚国家。科尔比把越南、马来西亚、泰国等国都列入了"理想盟友"名单,希望这些国家在对华问题上明确站队。

但这些国家的反应让美国很失望。越南虽然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有分歧,但绝不愿意成为美国对抗中国的棋子。马来西亚更是明确表示,东盟国家坚持不结盟政策,不会参与大国对抗。

这种集体抵制反映了一个深层次的问题:美国的同盟逻辑正在失效。冷战时期,美国可以用意识形态和安全威胁来凝聚盟友,但现在的世界已经不是那样了。经济全球化让各国的利益更加复杂多元,简单的敌友划分已经不符合实际情况。

亚太国家普遍认识到,与中国搞好关系对自己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中国是这个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如果为了迎合美国而与中国对抗,最终损失的是自己的国家利益。正如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休·怀特所说:"亚洲国家不愿为美国利益牺牲自身繁荣。"

美国同盟面临挑战

科尔比的失败暴露了美国同盟体系面临的根本性挑战。美国一直习惯于用老大哥的姿态对盟友发号施令,但这种模式在新的国际环境下越来越行不通了。

虽然现在的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相比于冷战结束后的"单极时刻",美国的相对优势明显缩小了。中国的快速发展让亚太地区形成了中美两强并立的格局,这给了中小国家更多的战略选择空间。

而且对于大多数亚太国家来说,来自中国的经济机遇比所谓的"中国威胁"更加实在。中国是12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是全球供应链的重要一环。任何试图"脱钩"或"去风险"的做法,都会给这些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再次,主权意识的觉醒让盟友们不再盲从。过去盟友国家可能会为了维护与美国的关系而做出一些妥协,但现在他们更加注重自己的国家利益和战略自主权。澳大利亚的拒绝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我们可以是盟友,但不能是附庸。

最后,美国的"双标"做法让盟友们感到被愚弄。一边说台湾不是美国的核心利益,一边要求盟友为台湾做出牺牲;一边实行"战略模糊"政策,一边要求盟友明确表态。这种逻辑矛盾让盟友们对美国的真实意图产生了怀疑。

从长远来看,如果美国继续坚持这种霸权逻辑,可能会面临更多盟友的抵制。真正的同盟关系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共同利益的基础上,而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单方面要求。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

88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