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几个,咱今儿聊点硬核的。
你琢磨一下,现代战争里的城市巷战该是啥样?
是不是脑子里立马浮现出电影里那种,一群猛男端着枪,挨家挨户踹门,在墙角玩“转角遇到爱”的画面?
要是现在还这么想,那格局可就小了。
就在红军城(乌克兰那边叫波克罗夫斯克),俄军愣是把这场仗打出了一种让人后背发凉的“科幻恐怖片”质感。
先不说别的,就说俄军派进去的那些个小队,五到八个人一组,跟鬼魅似的,嗖一下就钻进了乌军的防线深处。
搁以前,这不叫渗透,这叫送人头。
但现在不一样了,这帮大哥进去,压根就不跟你激情对射。
他们的任务纯粹得令人发指:找个房子猫起来,然后像个幽灵一样,把你瞅得一清二楚。
你没看错,他们就是移动的人肉摄像头,是战场上的“伏地魔”版裁判。
一旦发现乌军的火力点、集结点,甚至是个做饭的伙夫,二话不说,直接通过无人机把坐标发给后方。
然后,你就等着吧。
坦克炮、重炮、温压弹,总有一款适合你。
这套打法,直接把曾经最考验勇气的巷战,变成了一个对乌军来说几乎是单向透明的恐怖游戏,你在明,敌在暗,而且这个暗处的敌人还手握着地图炮的遥控器。
就在全世界的军事观察家们,还没把这套邪门打法给研究明白的时候,普京那边,直接给你来了个王炸。
北京时间29号大半夜的,老普跑到医院慰问伤兵,对着镜头云淡风轻地扔下一句话:红军城和库皮扬斯克的乌克兰弟兄们,已经被我们包圆了。
现在,基辅得为这些人的命,做个决定了。
杀人诛心,莫过于此。
你以为这就完了?
他紧接着又补了一刀,说欢迎西方记者朋友们来包围圈里参观,我们还可以为了你们的采访暂停开火。
这话一出来,那味道就全变了。
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军事行动,这是赤裸裸的心理战,是把乌军的惨状当成一场全球直播的素材,隔空甩在泽连斯基脸上,问他:“你瞅瞅,心疼不?”
现在,让我们把镜头拉回那个已经变成绞肉机的红军城。
那里的饺子,是怎么被一步步包起来的?
俄军这回学聪明了,他们知道硬啃骨头费牙。
所以,攻城的第一步,根本不是冲锋,而是“强制拆迁”。
他们把压箱底的240毫米“郁金香”重型自行迫击炮拉了出来,这玩意儿就是专门伺候各种钢筋混凝土工事的。
一炮下去,管你什么永备工事,直接给你轰成一地豆腐渣。
楼板?
不存在的,直接给你轰个贯穿。
“拆迁”完了,接下来就是“消毒”。
俄军的火箭炮会发射一种叫温压弹的玩意儿,这东西堪称建筑内敌人的噩梦。
它会在封闭空间里瞬间耗尽氧气,制造超高温和高压冲击波,躲在里面的人,基本上就是被“物理超度”了。
经过这两轮“装修”,再坚固的阵地,也清净了。
等这些重火力把场子清干净了,真正的主角——无人机,就该铺天盖地地进场了。
它们是俄军的眼睛、耳朵和无处不在的刀锋,为那些幽灵渗透小组规划着最安全的路线。
这才有了我们开头看到的那一幕。
面对这种降维打击,城里的乌军弟兄们,日子就过得相当憋屈了。
经过一年多的消耗战,他们手里的重家伙基本上被打光了,剩下的就是些轻武器。
拿步枪去打躲在几公里外的坦克?
用手榴弹去炸天上的无人机?
这仗打得,简直像是在用冷兵器对抗热兵器,除了勇气,一无所有。
最终的决战,没有发生在大街上,而是转移到了地下。
红军城里那些苏联时代留下的老工业区和矿井,成了乌军最后的堡垒。
地面上是断壁残垣,地底下是深达数百米、四通八达的坑道网络。
战斗进入了一种最原始、最血腥的模式——矿井血战。
所以你看,当普京把“邀请记者”这张牌打出来的时候,他手里握着的是怎样一手硬牌。
他不是在虚张声势,他是在展示他刚刚打下来的战果,并且用这种方式,把压力全部转移给了对手。
从巴赫穆特到阿瓦迪夫卡,再到今天的红军城战役,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在战争泥潭里摸爬滚打,不断学习、适应、进化的俄军。
它的战术越来越灵活,打法也越来越刁钻。
而那些被困在矿井深处,连阳光都成了奢望的士兵,他们的时间,还剩下多少呢?
这个问题,或许只有基辅的决策者们才能回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