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旬,莫斯科,叙利亚临时政府领导人沙拉对外宣布开启访俄行程。俄方没有公开具体日程,也没有发布会谈细节。临时政府说,两个话题最关键:移交前总统阿萨德,以及俄罗斯在叙的基地怎么继续。因为这个消息来得突然,外界都在盯。结果,问题很快就被抬到“普京会不会点头”的层面。
先把已知情况摆清楚。到现在,阿萨德仍在大马士革执政,联合国席位也在现政府手里。所谓叙利亚“临时政府”,主要在叙西北部活动,背后有土耳其支持。“移交阿萨德”更像是要求俄方停止保护、施压其退出、或者提供避难,而不是简单的押人过桥。这点得说清,不然就容易跑偏。
再看双方以前的接触。莫斯科并非没和反对派说过话,2017年起在阿斯塔纳平台上,俄、土、伊三方一直拉着各路叙方坐到一起。2018年还有索契会议,俄方把各派都请来。接着说一句,俄方的办法一直是下棋,多条线同时走,既跟大马士革合作,又留出和其他力量的沟通口。
说到基地,这是硬信息。俄罗斯2015年开始在赫梅米姆空军基地驻军,位置在拉塔基亚。2017年俄叙签署协议,塔尔图斯海军设施延长使用期,外界普遍报道是长期协议,期限可到几十年。因为这个,俄军在叙的存在不只是临时驻扎,还有制度安排和设备投入。
临时政府把基地和阿萨德绑在一起提条件,逻辑是“要基地,就交人”。简评一句,这话听着像掰手腕,但抓手不够硬。基地续约要看谁能管海岸线和空域,俄方也会看谁能保证邻近地区不出事。俄方不太愿意把长期投入的军港和跑道,押在一个还没拿下全国的团队身上。
还有一个现实背景。俄乌战事拖长,俄罗斯在外部资源上更谨慎,这是事实。赫梅米姆和塔尔图斯承担着对东地中海的常态巡航和补给任务。因为这个,俄方更不愿轻易改口,生怕改口以后,补给链、飞行计划、情报协作都乱套。结果,手里选项少了,反而更保守。
再看信号面。俄方长期强调“避免利比亚剧本”,意思是不要让一个在位领导倒下后陷入长期动荡。同样,俄方也在对外塑造“不轻易丢盟友”的形象。如果这次为了基地就把阿萨德交出去,其他合作对象会怎么想?这不是的事,后面会有连锁反应。
叙北部的土耳其因素也绕不过去。临时政府的地盘离土耳其边境很近,安卡拉在边界安全、难民、跨境打击上都有自己的盘算。俄方在叙问题上和土耳其既有掰手腕,也有互相找台阶。莫斯科就算要谈,也会先摸安卡拉的口风,再说下一步怎么走。
法律和程序这块也要点到。俄罗斯和叙利亚有长期合作协议,但外界没有看到针对“前总统移交”的公开条款。移交这种事,通常要政治决定、法律格式、安保安排三步一起走。同样,谁来接人、接到哪、谁来保证人身安全,都是硬问题,不能带过。
把这些拼起来,普京短期点头的可能性不高。更可能的路子是,俄方和沙拉把话说开,继续留一个沟通窗口。俄方会把底线摆在前面:基地安全不动、在叙的补给和飞行不受影响、跨境人道通道可以谈。再说一句,俄方向来喜欢留空间,话说一半,事做一半。
另临时政府也有自己的盘。想把阿萨德问题和基地问题捆在一起,是争取筹码。他们也在向外界释放信号:新当家要有话语权,要把过去的账清一清。结果就是,会场里话题很多,但真正能落地的,往往是技术合作和安全配套。
媒体层面,俄方到现在没有公开会晤安排,也没有确认“移交”这个具体议题。叙方的说法先行一步,算是试水。同样,西方主要国家没有就此发布官方立场,只是密切关注俄军在叙的动向。因为这个,外界更该看现场动作,而不是只盯口径。
把目光拉回地面。塔尔图斯码头,海风大,系缆紧,维修车进出,雷达在缓慢转动。赫梅米姆外侧的公路,油罐车夜里排队,军警在路口挥手让行。这些细节说明,俄方的日常运行没有停。接着要问一句,等到沙拉走出克里姆林宫的门,他能拿到一张写明白的答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