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卡申科几句话,把泽连斯基敲醒了,若不止战,乌克兰或被分割
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开口没留情面,这回直接把话甩给了乌克兰那边,“再不谈,国家要完”。这不是第一次有人警告,但他这语气和场合,都挺扎心。三年仗打到现在,还真没看到什么胜利的希望,只剩下消耗和内斗。一边前线还在拉锯,一边外援也开始缩水。
碰巧的是,美国那头的动静也赶上来了。特朗普嘴里一会儿“战斧导弹”,一会儿又劝着泽连斯基快点坐下来聊。他玩的花样不少,说是关心和平,其实谁都看得出来,他更想在这事里刷存在感,再顺便推销点军火。这种操作,在美国政坛算不上新鲜事。有意思的是,两个人说法虽然风格天差地别,可落点却有些一致——拖下去,对乌克兰绝对不是好消息。
其实,不管是卢卡申科还是特朗普,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拖越久,对谁都是负担。俄方哪怕暂时占据上风,也难说能笑到最后。最近油价涨得离谱,有人说炼油厂时不时就停工一下。这经济压力可比子弹来得持久多了,所以普京除了继续军事动作之外,也明显加强防空措施。不用猜,他肯定清楚不能无限制这么耗下去。
再看回乌克兰自己,这段时间日子并不好过。本来靠西方输血,现在资金、装备啥的越来越紧张。德国、法国这些老朋友态度变冷淡,美国内部政治斗争一天一个样,每次拨款讨论都跟抢红包似的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靠卖资源换救命钱,无论矿产还是土地,都拿出去换短期活路。这办法撑不了多久,就像临时拆东墙补西墙,到底扛不到春暖花开。
最让人无奈的一幕,是强硬派和现实派撕起来的时候。一部分坚持死磕到底,要么全赢要么全输;另一波则觉得该收手就收手,否则国家根本保不住。这种分裂早就在第二年战争中冒头,如今外部支持减少,更加剧矛盾。从最新任命和平代表团来看,高层已经开始松口,不再死咬硬顶谈判底线。不出意外的话,以后“求稳”声音只会越来越大。
不得不提一句,卢卡申科放狠话不仅仅针对正面交锋。他点名周围几个邻居,比如波兰、匈牙利,说他们眼巴巴盯着乌西地区。如果局势彻底乱套,那些地方可能真的保不住。他讲得直白,有历史认同作支撑,这类风险从来没人敢拍胸脯保证不会发生。一旦局势掉链子,该伸手的人绝对不会犹豫半秒钟。
还有个细节容易被忽略:白俄罗斯宣布建第二座核电站,说未来专门给东部俄控区供电。这听起来像能源合作,本质就是划界限,让原本属于乌克兰的地盘彻底脱钩。“绑定式融合”,比起简单占领更狠,一旦实施成功,大概率很难翻回来。而普京都没有急于敲定这个计划,而是选择先观望,看情况怎么发展,很显然他考虑的问题远超眼前利益,更懂什么时候才是真正捞好处的时候。
过去总有人幻想通过持续反攻恢复失地,可现实摆在眼前,不光武器短缺,人力物资也是见底状态。“友军”们计算投入产出,自家优先级早已排到了第一位。当初呼声高涨帮忙抗击入侵,现在算盘精明得很,各国议会每次表决基本成了演戏现场。有时候,一个关键法案被否决,就等于断了一条生命线,没有哪个依赖别人粮草供应还能长久坚挺下去的国家——尤其是在现代战争这种烧钱机器面前更加如此。
这里插一句吐槽吧,从去年以来很多球迷圈甚至都有类似调侃:“足球队主场票房还行呢,比某些盟友靠谱。”当然这是玩笑,但足以说明普通民众对于国际关系的不信任感慢慢堆积出来了。同理,在社交平台上各种关于土地买卖传闻频现,也是因为经济压力逼迫之下什么招数都会尝试一次。但饮鸩止渴终究解不了燃眉之急,用未来赌现在,下场往往惨烈无比。所以谁还记得最初那些鼓舞士气的大旗?如今只是为了熬过今天而已,没有多少人在乎明天到底是什么模样了。
现在轮到泽连斯基做决定,是继续寄希望奇迹出现,坚持搏杀到底?还是学着接受残酷现实,把主要精力转向桌上的筹码管理?身为领导者面对这样的两难,并非轻松选择。有一点可以确定,如果拒绝所有妥协路线,那结局未必如愿,相反可能提前失去了主动权甚至资格参与最终博弈。本土资源接近枯竭,敌人的步伐不停歇,“棋盘”是不是自己的恐怕也悬了,这是目前最大隐忧之一,也是许多旁观者焦虑来源所在。
至于所谓亡国论,其实并非危言耸听。从多个角度看当前形势,无论军事、外交还是经济领域,全都是泥潭式困境。一天天拖延,只让损失进一步扩大,每一步退让背后隐藏更多不可逆变化。而真正危险在于,当事情走到极致之后,即使想坐下来商量,都发现已经没有资格或空间可谈,那才叫彻底崩溃,到时候哭都找不到方向。因此,不管怎样选路,总归需要勇气与清醒,而不是单纯倔强或者指望别人替你兜底解决问题。如果没意识到这一层,那么等待他的恐怕只有不断恶化的结果与无法挽回的遗憾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