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彩

1974年开国少将史可全住院遇彭德怀,寒冬守候20天拒劝离

1974年,开国少将史可全住院,病床上见到了老战友彭德怀。在严寒中,彭德怀坚持了20天没有离开,谁劝说他也不听。

开头的话

史可全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有“草鞋将军”之称的开国少将史可全被任命为西北军区北京办事处的主任。

那时,新中国刚刚建立,环境十分艰难,资金非常紧张,大家都要节省开支,精打细算过日子。

为了节约费用,快60岁的史可全在北京办事时,不管路程多远,都不愿意坐车,也不让别人轻易用车。

有一天,一位休假回家的高级军官想借辆车去北京大学接他的女朋友兜风,但连续尝试了好几次都没成功。

这位师职干部没有放弃,一天傍晚又来到了史可全家。

那天,史可全刚下班,正忙着吃晚饭。突然,那位干部又来了,史可全顿时气得不行,火气直往上冒,猛地一拍桌子,手里的饭碗“啪”地一声摔在地上,一甩胳膊,连带着把桌子上的饭菜也给掀翻了。当时国家挺困难,为了省粮食,史可全就用瓜和蔬菜代替部分主食,这种吃法大家都叫“瓜菜代”。

史可全对着那位干部就发起了牢骚。

你这该死的,没长脚?我这么大年纪了,办事都不坐车,你这个混蛋!谈恋爱还要车,给我滚!

那位领导被吓得愣住了,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史可全见对方不走,更生气了。他转身进了厨房,拿起一把菜刀冲了出去,嘴里骂道:“没长腿就不走,老子今天就把它剁了!”

那名干部这才恍然大悟,撒腿就跑……

从这个小故事里,我们不仅能看到史可全那火爆的脾气,还能发现他很多美好的品质。

比如:热爱自己的工作、对工作认真负责、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图私利、不怕困难。

但这并不意味着史可全是个冷冰冰的人。

彭德怀是中国革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青年时期投身革命,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屡建战功,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事业,他始终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精神,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奋斗不息。彭德怀不仅是一位勇敢的战士,更是一位富有智慧的指挥官,他的事迹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他为人正直,重情重义。无论是与他生死与共的老首长、老部下、老战友,还是素不相识的老百姓,他都真心相待,热情相助。因此,大家都非常尊敬他。

就连曾经领导过他的彭德怀元帅,也亲切地叫史可全一声“老哥”!

史可全和彭德怀的关系始于一段特别的缘分。

史可全原名史太金,1892年出生在湖北天门干驿镇史岭村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

由于年轻时练过武术,史可全练就了一身好功夫。在光绪末年到民国初期这段时间里,镖局经常请他去“押镖”。

1926年,史可全和几个兄弟一起押送货物,途中被人数众多的“青洪帮”抢走了货物。

他们找不到回家的路,就在芦苇丛中捕鱼捉虾填饱肚子。

不久后,史可全碰到了一位自称“仙道”的人。那人给史可全看了相,还给他算了一卦,最后对他说:“你放心回家吧,只要加入农民协会,就不用怕什么了!”

史可全回到老家天门时,意外地发现那里真的有一个农民协会。这让他更加相信那位“仙道”有预知未来的能力。直到二十多年后,在延安再次遇到“仙道”时,他才彻底明白了一切。

因此,在“仙道”的指引下,史可全在这一年加入了农民协会,随后在1927年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古代有位名叫史可全的人,他的名字听起来很普通,但他的故事却很有意思。史可全是个很厉害的人物,他从小就聪明伶俐,喜欢读书,而且特别爱动脑筋。他不仅知识丰富,还很有正义感,总是想着怎么帮助别人,怎么让周围的世界变得更好。史可全特别擅长处理事情,遇到难题时,他总能想出办法。他做事很有条理,总是把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他的性格很稳重,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能保持冷静,沉着应对。史可全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有志气,肯努力,就一定能做出一番成绩。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只要用心去做,就能克服困难,实现理想。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的故事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前行。

1927年下半年,党组织派史可全到江陵县马家寨,以杂货店伙计的身份为掩护,从事党的秘密交通工作。因此,他成为了在这一带领导武装斗争的段德昌的秘密交通员,并与彭德怀相识。

在攻打江陵弥陀寺的战役里,段德昌受了伤,史可全悄悄将他送回湖南南县疗伤。

正好,守卫南县的湘军是彭德怀带领的队伍。段德昌得知这个消息后特别高兴。

段德昌和彭德怀早在北伐的时候就认识了。而且,那时彭德怀还表现出对共产党的向往。

随后,段德昌悄悄安排史可全与彭德怀取得了联系。

没过多久,段德昌就和彭德怀见上了面。

在此次见面中,彭德怀再次表达了想要加入共产党的愿望。段德昌非常高兴,他拉着彭德怀的手说:

“欢迎你成为我们中国共产党的新成员,我很愿意为你介绍入党事宜!”

从那以后,史可全成了彭德怀和段德昌之间的秘密联络人。

面对比自己大六岁的史可全,彭德怀总是亲切地称呼他为“老哥”。

段德昌伤好后离开南县时,彭德怀让史可全问段德昌,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段德昌是一位著名的人物,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榜样。

段德昌提到他需要武器和旅费,打算返回洪湖区域,继续组织民众,进行武装抗争。

彭德怀立刻找来史可全,悄悄给他送去10支未登记的私人手枪和几百发子弹给段德昌。

史可全跟着段德昌回到洪湖地区后,继续在杂货店做党的秘密交通工作。

1929年,史可全收到了国民党即将进攻马家寨的情报。因为及时把情报传出去,马家寨的游击队员赶紧转移,避免了危险。

可是不久之后,史可全却遇到了麻烦。

国民党扑了空之后,马上开始大搜捕。一天早上,天刚亮,一群像狼似虎的国民党兵,就在马家寨的街上挨家挨户地搜查。

他们遇到姓史的人家就问道:“你们史家有没有一个叫史太清的人?”

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名叫史家,对敌人想做什么感到一头雾水。她一脸困惑地回答:“这里只有一个史太金,你们找他干什么?”

国民党士兵追问:“他住在哪儿?”

小姑娘说:“在史祥兴广货店里。”

这时,姑娘才意识到不对劲,赶紧加了一句:“我不知道史太清。”

国民党士兵不由分说地说道:“你就算不认识史太清,也得带我们去找史太金!”

就这样,小丫头在国民党官兵的逼迫下,来到了史祥兴店里。

彭德怀是中国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就这样,史可全被敌人带到了江南岸的公安县斗湖堤的部队驻地。

在一个审讯室里,敌人为了逼史可全承认共产党身份,对他使用了酷刑。但是无论敌人怎么凶残地逼供,史可全始终坚定地回答:“我不是共产党!”

史可全被敌人打晕后,又被泼了冷水弄醒。敌人恶狠狠地指着他说:“你知道哪些人是共产党吗?”

史可全疲惫地说,他只是店里的一个员工,对外面的事情一无所知。

敌人非常生气,用烧红的烙铁继续威胁史可全。史可全依然坚定地回答:“我不知道任何事情!”

几个小时的审讯后,史可全被送进了监房。

不久之后,在组织的全力帮助下,史可全终于获释回家。

在脱险之后,史可全才明白,原来这次挨罚是替别人顶罪的。因为确实有个人叫史太清。

对于此事,史可全说:

“就算我清楚史太清的身份,也绝不会对敌人低头承认。我个人微不足道,只要党组织安全无损,我就心满意足了!”

段德昌开心地鼓励史可全:“你要继续好好干!”

史可全愧疚地对彭德怀说:“等全国解放了,我一定请你吃一顿好的。”

段德昌是一位历史人物。

1932年,段德昌带着队伍来到天门,准备发动文家墩战役。史可全得知老领导回来了,非常高兴,他动员了数百名群众,筹集了五六船物资,把这些物资送到段德昌部队驻扎的地方。

段德昌高兴地拍了拍史可全的肩膀说:

你在马家寨做生意挺顺的,这次还给我们送来了这么多东西,做后勤运输真是把好手!

因为史可全已经40多岁了,不适合再扛枪上战场,段德昌看准了他的物资筹集能力,便把他安排到后勤部工作。

在短短几年里,史可全从一个普通的军需人员晋升为团里的供给主任。

长征时,因为国民党的“围剿”,筹集、运输和保管粮草都很困难。

史可全在后勤工作上表现得非常出色,为部队的生存和发展立下了大功。

贺龙多次夸奖史可全,说他是红二军团的大功臣!

1942年那年,史可全被提拔成了八路军120师三五八旅的后勤部长。

已经五十多岁并且出身于贫穷家庭的史可全非常想进入抗大学习,多次向组织提交申请。

贺龙,中国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史可全得到了组织的批准,开心地准备交接工作,回味起在抗大的美好学习时光。

然而,史可全的喜悦还没持续多久,就收到了一个新的任命通知:他必须马上前往晋绥二军区上任。

史可全对旅长感到很困惑,他对旅长说:“我文化水平不高,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学习的机会,为什么不能让我去呢?”

旅长笑眯眯地说:

“谁让你‘驼子摔筋斗——两头翘呢’?部队现在正急需要你呢?许光达到晋绥开辟根据地,说要有个得力的供给部长,贺老总选来选去,选中了你!”

史可全听了这话笑了,开玩笑地说:“我这个供给部长啊,保证让你们用得顺手!”

史可全再次来到晋西北地区。这里土地贫瘠,日军疯狂“扫荡”,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让情况更加艰难。但史可全想尽办法,为军队筹集食物和物资。

尽管史可全尽了最大努力,部队的生活依然很艰难。这里的条件实在是太艰苦了!

许光达

在太原战役中,彭德怀来到部队视察。司令员许光达很着急。因为,部队机关已经几天没有吃上好菜了,大家都是用盐水泡着小米吃。

许光达去找史可全:

“你帮我想个办法,给彭总改善下伙食。”

彭德怀来了,史可全心里特别高兴,他们已经好多年没见了。史可全拍着胸脯对许光达说:这点小事肯定能解决!

尽管史可全一口答应了,但他心里明白,在条件艰苦的晋西北,要想弄到些好食材改善伙食,可不是件简单的事。

为了兑现承诺,史可全出门乱逛,在外面走来走去。走到一条小沟旁边,史可全突然眼前一亮:有了!有小沟就一定有鱼呀!

史可全开心地跳进河沟,忙活了差不多半小时,终于捉到了一两斤的鱼和黄鳝。

彭德怀看到端上来的鲜鱼汤,有些惊讶地说:“哎呀,今天吃鱼汤了?这可不常见哦!”

许光达赶忙拉着史可全对彭德怀说道:“这全是老史的功劳啊!”

史可全激动地紧紧握住彭德怀的手,兴奋地说:“彭老总!您还记得我吗?我是史可全呀!”

彭德怀是中国著名的军事家。

彭德怀一眼认出了史可全,激动地说:“是你啊,老兄!我们有十几年没见了吧?”

史可全不停地点头。

因为条件不好,史可全觉得自己没有好好招待彭德怀,心里感到很愧疚。他对彭德怀说:“彭老总,等全国解放了,我们一定请您好好吃一顿!”

彭德怀紧紧握住史可全的手,深情地说:

老哥,你这供给部长真是为难了!鱼,我哪咽得下去啊!等全国解放了,我一定吃你的饭!

彭德怀去世,史可全长跪不起,泪如雨下:我还欠您一顿饭。

新中国建立后,史可全依然勤勤恳恳地为国家和人民付出努力。

1955年,史可全被授予少将军衔。两年之后,已经65岁的史可全回到了家乡,开始离职休养。

这些年,因为工作上的原因,史可全一直没能请彭德怀吃顿饭,那个当初的承诺也就没实现。

1974年,已经82岁的史可全因为身体不适,住进了301医院的南楼接受治疗。

一家人团聚的日子总是充满了温馨和幸福。史可全家的全家福定格了这一美好瞬间,照片中,大家的笑容灿烂,洋溢着温暖和爱意。这样的画面让人感受到家庭的凝聚力,也传递出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住院的时候,史可全经常拄着拐杖在走廊里慢慢走。有一天,女儿扶着史可全到病房的阳台上晒太阳,史可全竟意外发现彭德怀竟然住在隔壁。

史可全愣愣地看着良久,突然情绪激动,难以自控,猛地扔掉了已经用了多年的拐杖,“嗖”地站了起来,喃喃地喊了声“彭老总!”,然后颤颤巍巍地举起右手,向头部一侧敬了一个军礼。

看着彭德怀那苍老的模样,史可全心里难受,忍不住闭上眼睛,泪水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自从那以后,史可全就像是一位尽职尽责的老保镖,无论是打点滴还是吃饭,他都不愿离开阳台一步。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他甚至连白天的茶水都不碰。

这么一连二十多天,史可每天都待在阳台上,静静地守望着……

北京的冬天特别冷。纷纷扬扬的雪花从天而降,飘到早已结冰的阳台上。史可全在寒风中守望着,谁劝他,他就瞪大眼睛,撅着嘴,显得非常任性,像个孩子一样。

后来,护士对史可全说,彭德怀老帅已经走了……

88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