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尔首相一句话道破天机:“我们花了数十亿美元请美国当保镖,结果保镖和盗匪成了一伙人。 ”这场中东变局,始于9月9日以色列战机闯入卡塔尔首都多哈的那一刻。
那天以军战机直指正在举行停火谈判的哈马斯领导人会议,造成6人死亡。 让阿拉伯国家心寒的是,部署在卡塔尔的美国“爱国者”防空系统全程静默,毫无反应。
五天后,沙特、埃及、卡塔尔等13国代表紧急聚集多哈,会场气氛前所未有的紧绷。 埃及正式提出组建“阿拉伯版北约”,总部将设在开罗。
这次空袭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中东多国及地区组织强烈谴责以色列严重违反国际法,公然侵犯卡塔尔主权。
阿拉伯国家突然意识到,花费重金购买的美国安全承诺如此不可靠。 卡塔尔的“爱国者”防空系统在关键时刻形同虚设,这让他们看清了现实。
这些王爷国的军队清一色美械装备,F-15、F-16、“爱国者”、“萨德”应有尽有。 指挥权、数据链、后勤维护甚至密码修改,全捏在美国人手里。
根据峰会公报,这个被外界称为“阿拉伯版北约”的构想直接对标北约集体防御条款,任何针对成员国的攻击都将触发联合反击。
埃及作为阿拉伯世界军队规模最大的国家,将牵头主导这一联盟。 联合部队指挥官职位将在阿拉伯国家联盟22个成员国中轮换,并设立文职秘书长负责协调。
部队构成涵盖陆、海、空多军种,还包括接受过突击和反恐战术训练的精锐部队。 动用部队需要参与国提出申请、成员国协商以及军事领导层批准。
巴基斯坦作为唯一拥有核武器的穆斯林国家,成为这个新联盟的战略核心。 它呼吁成立联合特遣部队“监控以色列的活动并采取有效的威慑和攻击措施”。
作为全球第七大核武国家,巴基斯坦拥有160枚核弹头及射程2700公里的“沙欣-3”导弹,其核威慑范围覆盖以色列全境。
伊斯兰堡已与德黑兰达成军事同盟,形成“核武器+中国制造武器”的双重威慑。 巴基斯坦空军在印巴空战中验证的歼-10C战机、红旗-9防空系统,展现了非西方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尽管阿拉伯国家联合力量强大,内部存在的许多分歧不容忽视。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李子昕指出:“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阿拉伯版北约’的设想仍处于初步探讨阶段,真正落地为时尚早。 ”
各国在如何应对以色列直接构成的安全威胁这一核心问题上态度存在明显差异,自身战略目标与利益诉求也各不相同。 这种分歧将影响区域联合军事力量所需的集体军事协同机制的构建。
沙特和伊朗的历史对立也让阿拉伯国家难以保持长时间团结。 卡塔尔、阿曼等国与伊朗保持良好关系,甚至进行合作,并非所有阿拉伯国家都将伊朗视为“敌人”。
阿拉伯国家现在急着开会,不是先谈联合指挥,而是悄悄商量能否集体转向,购买中国装备。 原因很现实:以色列的F-35I隐身战机已成为中东的天空霸主,目前能反制它的,除了中国的歼-35E和红旗系列反导系统,几乎没有其他选择。
俄罗斯的S-400实际表现不尽如人意;欧洲“台风”、“阵风”战机存在代差,根本打不过F-35I。 沙特、阿联酋、卡塔尔这些“油霸国”终于想通了一个道理:安全必须得有自己的防御体系,第一步就得摆脱美国武器的控制。
他们自己又不愿轻易出头,谁先大规模换装中国装备,谁就可能被美国制裁。 因此目前流传出来的方案是:由埃及、巴基斯坦打头阵。
数据印证变局:以色列2025年军费预算激增至890亿美元,阿拉伯联盟已掌握中东80%的石油资源、65%的军费开支。
美国智库华盛顿近东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亨德森认为:“海湾国家正在考虑,是否还能信任华盛顿。 ”这种信任危机正在动摇美国在中东的战略根基。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称“正在密切关注局势发展”,言语中透露出的慌张比任何声明都更真实。 长期以来,美国靠着“石油换安全”的模式维持中东影响力,不仅拿到了能源控制权,还用美元绑定住了中东经济命脉。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