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8天,上证指数强势突破3800点,整个市场都在惊呼:这匹脱缰的“疯牛”,到底要冲向哪里?
三组数字藏着答案:从3400点到3800点,大盘闯关速度越来越快——58天、12天、8天。这样的加速,就连2007年那轮大牛市,也望尘莫及。
一、3800点,不只是个数字
在A股的历史里,3800点像一道“认证门槛”。第一次是2007年,突破之后,一路冲高至6124点;第二次是2015年,触碰之后,行情飙到5178点。如今是第三次相遇,剧情似乎有所不同。国债市场正发生“资金迁徙”,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单周大幅跳升0.15%——这类资金流动,往往只在牛市出现。
更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经济新闻》也罕见发声,指出“中国居民存款正在大规模进入股市”。国际媒体的关注,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
二、国家队“沉默”,背后有三重意图
对比此前走势,一个变化极其明显:在3200-3400点时,监管层曾七次出手干预;而本次突破3800点,四大行股价却异常平静。这份“沉默”背后,其实暗藏信号:其一,当前A股估值并不高,3800点对应市盈率仅17倍,远低于2007年的45倍;其二,金融改革需要活跃的资本市场配合推进;其三,外资正在加速入场——北向资金单周净流入280亿元,创今年新高。
三、4000点,或许才是起点
从技术面看,本轮上涨呈现经典的“七连阳+量价齐升”。但仍要留意三大关键节点:
第一,4000点附近有2015年遗留的套牢盘压力;
第二,银行板块涨幅落后大盘约12%,补涨空间充足;
第三,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美元走弱,可能推动市场风格切换——金融股搭台、科技股唱戏的格局正在形成。
给普通投资者的建议:
拒绝“恐高”:当前A股股息率已超过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权益资产依然有吸引力;
关注三大潜力板块:券商(PB仅1.2倍)、消费电子(库存周期触底)、基建(专项债发行加速);
把握牛市节奏:每次回调可能是机会,但务必预留20%现金应对波动。
这场由政策、市场、资金三重共振催生的行情,其强度和持续性,或许会超出大多数人的预期。当连菜市场大妈都开始讨论K线图时——好戏,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