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彩

特朗普喊话:奥巴马能送克里米亚,他也能送顿巴斯换和平

前言

乌克兰天塌了!泽连斯基本想谈停火协议,却要一边挨打一边"二赔":赔地并承诺永不加入北约。

特朗普一句话给自己策略做包装:既然奥巴马能不开一枪送克里米亚,我送顿巴斯换和平更合理。特朗普为何要说出让欧洲集体炸锅的话?历史先例真的能为争议决策洗白?

作者-常

历史成了遮羞布:特朗普如何给"强盗逻辑"穿上西装

特朗普这套把戏,说白了就是给抢劫行为找个体面理由。8月18日那天,泽连斯基在白宫连说四次"感谢",那种卑微让人心酸。

可特朗普压根不在乎乌克兰总统的感受,他忙着为自己的"割地换和平"方案寻找历史依据。"奥巴马一枪没开就把克里米亚送给了俄罗斯",这话听起来很有道理。

但真相是什么?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时,奥巴马政府确实选择了外交抗议和经济制裁,没有军事介入。

可这并不等于美国主动"送出"克里米亚,当时乌克兰国内政治动荡,亲俄总统被推翻,俄罗斯趁机出兵控制。

奥巴马政府的选择更多是避免与俄罗斯直接军事对抗,并非心甘情愿放弃乌克兰领土。

特朗普却把这种被动应对扭曲成"主动割让"。更关键的是,西方对克里米亚的态度早已发生变化。2014年制裁初期,欧美确实强硬,但随着时间推移,制裁逐渐沦为形式。

到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西方虽然加大对俄制裁,但焦点已转向顿巴斯,克里米亚问题实际上被边缘化。

特朗普正是抓住这一点,试图证明"西方最终接受了克里米亚现实",所以自己现在让顿巴斯也跟着走无可厚非。

支持率跌到38%,特朗普急了:拿别国领土换自己政绩

特朗普急于推动"割地换和平",也暴露了他的真实需求。根据最新民调,在国内他的支持率已跌至38%。

创重返白宫以来新低,尤其是西班牙裔选民的支持率大幅下滑。

为了挽回颓势,他急需在外交上制造"政绩",俄乌冲突是拜登任内的"烂摊子"。如果能在自己任期内快速解决,既能打击民主党,又能塑造"和平缔造者"形象。

正如他在社交媒体上反复强调的,"奥巴马和拜登让局势恶化,我能终结战争"。

特朗普一贯将国家利益视为可以讨价还价的商品。在他看来,乌克兰的领土完整不过是谈判筹码。

他曾公开要求乌克兰用稀土矿产换取美国支持,现在又试图用顿巴斯换取普京的合作。

这种"美国优先"的思维,在他与普京的互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两人近期通话时,特朗普不仅支持俄乌直接谈判,还计划安排普京与泽连斯基会晤。

甚至考虑召开三方会议,把自己包装成国际调解员。但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完全忽视了乌克兰的主权和欧洲的安全关切。

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已明确表示,国际边界不能通过武力改变。任何协议都必须尊重乌克兰的意愿,可特朗普对此充耳不闻。

更值得警惕的是,特朗普的策略可能为未来的领土争端开危险先例。如果顿巴斯问题以割地方式解决,那么其他地区的分离主义势力可能效仿。

国际秩序将面临更大挑战,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连说四次"感谢"的背后:泽连斯基被逼到了墙角

泽连斯基连说四次"感谢"时,那种无奈只有他自己知道。顿巴斯绝非普通领土。这片仅占乌克兰面积7%的土地,贡献了全国14%的GDP和25%的工业产值。

地下埋藏着欧洲最大的锂矿和80%的煤炭储量,是未来绿色能源转型的战略要地。

更要命的是,特朗普的方案中还包含一个经常被忽视的条款。要求乌克兰用境内的稀土矿产抵偿3500亿美元的债务。

顿巴斯锂矿储量占全球的10%,扎波罗热的稀土资源价值高达5000亿美元。

美方要求直接控制50%的开采权,面对特朗普的"割地换和平",泽连斯基牌面不多。

他只能搬出宪法当盾牌,任何领土变更必须全民公投!但特朗普的回应直接"被占的土地,宪法管不着"。

乌克兰议员们搬出2023年立法文本:任何领土让步均属非法。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美国军援暂停后,乌军前线士兵三天喝不到净水。乌军每日炮弹消耗量超过万枚,却面临着弹药库见底的绝境。

没有美国支持,乌克兰难以长期作战,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

当泽连斯基低声下气连说四次"感谢"时,白宫地图上那20%的橙红色区域正化作套住乌克兰的绞索。更致命的是,俄军在哈尔科夫每天推进1.5公里,苏梅城防濒临崩溃。

乌克兰境内高喊泽连斯基"割让领土"的"卖国"声音此起彼伏。

只得说,如今俄乌的棋盘,乌克兰已经在边缘了。

地图可以重画,但这道底线一旦被撕破就再也补不上了

当特朗普将联合国宪章的核心原则"领土完整"贬为谈判筹码时。他撕碎的不仅是乌克兰地图,更是二战后建立的国际棋盘。

特朗普虽然愿意同欧盟交流,但在多边会谈期间离席与普京通了40分钟电话。

显然在俄乌问题上,欧洲盟友已经被刻意边缘化了。这种做法的危险性在于,它可能成为处理国际冲突的"新常态"。

克里米亚和顿巴斯虽然都是乌克兰领土,但两者的历史脉络和现实状况有着本质区别。克里米亚自1783年起就属于俄罗斯帝国,苏联时期被赫鲁晓夫划归乌克兰管理。

当地俄罗斯族人口占比超过60%,2014年公投时,超过90%的选民支持加入俄罗斯。

尽管国际社会不承认,但实际控制已转移。

而顿巴斯地区则是乌克兰传统工业区,俄罗斯族人口约占40%。且长期存在亲俄与亲乌势力的博弈,2014年乌东冲突后,两地成立"共和国"。

但始终未获国际承认,2022年俄罗斯更是以"保护顿巴斯"为由发动全面战争。

从国际法角度看,克里米亚的地位争议尚未解决。而顿巴斯的主权归属在联合国决议中明确属于乌克兰。

特朗普将两者混为一谈,实际上是在模糊领土问题的合法性边界。

更讽刺的是,他口中的"奥巴马先例"本身就存在争议。当年奥巴马政府从未承认克里米亚公投结果,而是通过制裁和外交孤立表达反对。

特朗普现在却试图将这种反对态度转化为"默许割让"。这种偷换概念的手法,连欧洲国家都看不下去。

德国总理默茨直言,让乌克兰放弃顿巴斯"就像让美国放弃佛罗里达"。

国际政治从来不缺"聪明人",但真正稀缺的是那些愿意为原则买单的"傻子"。

结语

特朗普这套"用历史包装现实"的把戏,看似精明实则危险。当强权政治披上"务实"外衣时,受伤的不仅是乌克兰,更是我们这个世界赖以生存的基本准则。

这种交易式外交模式可能成为未来处理国际冲突的"新常态",但代价是国际法理和道德秩序的进一步沦陷。当主权平等原则被交易式外交侵蚀时,世界将变得更加危险。

信息来源

88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