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里的机械臂正在精准地安装着歼35的机翼部件,工人们围在一旁紧张地盯着每一个装配环节。
这款刚刚走下生产线的隐身战机还带着新鲜的油漆味,谁也没想到它刚出生就被人预言"活不过五年"。
美国《军事观察》网站那篇报道就像往热油锅里浇了盆冷水,把整个军工圈都炸开了锅。文章里说得有鼻子有眼,说中国的六代机研发速度快得吓人,歼35还没捂热乎就要面临淘汰。这可把军迷们急坏了,有人气得直拍大腿:"老美这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吧?"也有人心里直打鼓:"咱这新战机不会真成过渡产品吧?"
时间倒回2012年,那时候歼35的前身FC31在珠海航展上亮相,活像个没人要的"备胎"。当时军工圈里流传着这么个段子:这玩意儿就是给歼20准备的备胎,正主不出问题根本轮不到它上场。谁能想到十年后这个"备胎"不仅转正了,还成了航母上的当家花旦。
研发团队可没少吃苦头。光是那个折叠机翼就折腾了大半年,起落架更是反复测试了上百次。有个参与项目的工程师回忆说,最紧张的是电磁弹射测试那天,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盯着屏幕,直到战机稳稳钩住阻拦索,整个控制室才爆发出欢呼声。飞行员下来后乐得合不拢嘴,一个劲儿夸这比老美的蒸汽弹射舒服多了。
西方媒体这时候跳出来唱衰,说什么六代机才是未来,歼35注定是短命鬼。这话听着就让人来气,不过仔细想想也不是全无道理。六代机那个智能僚机系统确实厉害,能像打游戏一样指挥无人机群作战。有个美军专家说得更损,说中国更新战机的速度比苹果手机还快,这边歼20还没捂热乎,那边六代机又要来了。
国内也不是没有争议。空军研究所的老教授们就嘀咕,说现在歼20都三百多架了,再搞个歼35是不是有点多余。海军的人可不爱听这话,直接怼回去说舰载机能和陆基飞机一样吗?F35能上航母,歼20行吗?这话倒是把对方噎得够呛。
国际市场倒是给出了最诚实的反应。巴黎航展上中东的土豪们围着歼35的展台转悠,眼睛里直放光。中方销售经理笑得见牙不见眼,一个劲儿介绍这玩意比F35便宜三成,维护成本更是低了一半。埃及的代表更直接,开口就问能不能技术转让。这也难怪,毕竟去年巴基斯坦用歼10CE打出了15比0的战绩,这广告效果可比什么宣传册都管用。
车间的老师傅们可没空管这些议论,他们正忙着赶工第40架歼35。不过最热闹的还是隔壁车间,听说六代机的零件订单都排到三年后了。有个干了三十年的老技工抽着烟说,美国人还在那儿折腾F35的发动机故障,咱们连下一代机型都开始量产了。
要说短板也不是没有。俄罗斯的军事专家就指出,中国武器最大的问题是实战经验不足。这话倒是不假,毕竟咱们的海外基地才刚起步,跟美国那两百多个军事基地比确实差得远。不过话说回来,当年歼10刚出来的时候不也被人唱衰,现在不照样打得漂亮?
机械臂还在不知疲倦地工作着,新下线的歼35在阳光下闪着冷冽的光芒。而在更远的跑道上,隐约能看到一架造型更加前卫的战机正在准备试飞。这场军备竞赛就像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只不过这次,领跑的人换成了中国。
本文就只是用来分享一些积极向上的能量啦,可没有要去侵犯别人合法权益的想法哟。要是真有侵权的情况呢,就赶紧联系我们哈,我们会很积极地配合去把问题给解决掉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