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彩

美国怒砸1.5亿美金救稀土!中国出口管制逼出“政策红利”,股民:这波概念能炒多久?

"稀土概念又爆了!"、"美国爸爸亲自下场,MP Materials要成下一个特斯拉?"——8月11日,A股稀土板块集体拉升,北方稀土、中国稀土等龙头股齐刷刷翻红。消息面上,美国国防部宣布向本土唯一稀土矿商MP Materials提供1.5亿美元贷款,直接点燃市场对"稀土自主化"的炒作热情。但老股民都明白,这波行情背后藏着大国博弈的暗线:美国越着急砸钱,越说明中国之前的出口管制见效了。

一、事件还原:美国砸11亿救稀土,国防部亲自当股东

8月10日,美国国防部战略资本办公室宣布,通过《大而美法案》向MP Materials提供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亿元)低息贷款,用于提升其加州芒廷帕斯稀土矿的重稀土分离能力。这是特朗普政府为"重建美国工业基础"抛出的重磅动作。

(一)美国稀土的"命门"

唯一矿场:美国地质调查局证实,MP Materials的芒廷帕斯矿是全美唯一在产稀土矿,2025年二季度镨钕氧化物产量激增120%至597吨,创历史新高。

国防部背书:此前,五角大楼已通过4亿美元优先股成为MP最大股东(持股15%),并承诺以每公斤110美元的"保底价"采购镨钕氧化物(几乎是市场价两倍)。

巨头护航:摩根大通、高盛联手提供10亿美元融资,支持其2028年建成"10X工厂",目标磁体年产量1万吨。

(二)苹果也来站台

MP Materials还与苹果达成5亿美元独家供应协议,为iPhone、iPad提供美国本土稀土磁体。苹果更宣布未来四年将在美投资6000亿美元,推动"端到端"芯片和核心零部件供应链本土化。

二、股价狂欢:年内暴涨367%,但公司仍在亏钱

受利好刺激,MP Materials股价8月8日盘中暴涨超10%,创历史新高,年内累计涨幅达376.4%,总市值突破936亿元人民币。但财报显示,其二季度调整后每股亏损13美分(低于预期的19美分),营收5740万美元(同比增84%),仍未摆脱"增产不增利"的困境。

机构怎么看?

TD Cowen:稀土产量超预期推动EBITDA超出预期40%,预计2025年底实现商业化磁材生产,年产量或提前一年达6万吨。

DA Davidson:第三阶段磁材运营已EBITDA转正,叠加政府和苹果资金支持,公司有足够弹药加速扩张。

三、核心逻辑:美国越急,越说明中国"卡脖子"成功了

老股民都清楚,美国这次罕见亲自下场救稀土,根本原因是中国之前的出口管制逼出了"供应链危机"。

中国稀土的全球地位:中国掌控全球60%的稀土开采、85%的加工能力,2025年之前,美国80%的稀土依赖中国进口。

政策组合拳见效:2024年起,中国陆续出台《稀土管理条例》、提高出口关税、限制高端磁材出口,直接打痛美国军工、新能源产业链。

美国被迫"烧钱"补课:特朗普政府推出《大而美法案》,5亿美元信贷补贴撬动1000亿美元贷款,本质是"用政府信用给企业输血",试图在3年内实现稀土自给。

四、股民视角:利好能持续多久?警惕三大风险

短期炒作 vs 长期价值:

利好:美国政策红利+苹果订单+国防部保底价,MP Materials短期或成"稀土自主化"标杆,A股对标股(如北方稀土)可能跟涨。

风险:公司仍在亏损,依赖政府订单,若2028年"10X工厂"投产不及预期,股价或现"戴维斯双杀"。

中国策略的"阳谋":

中国通过出口管制倒逼全球稀土产业链重构,表面看美国在"去中国化",实则中国正通过技术壁垒(如高端磁材专利)巩固定价权。

股民需关注:若美国稀土加工成本始终高于中国,其"自主化"或沦为"烧钱游戏",最终仍需向中国采购。

概念股筛选逻辑:

优先关注:拥有稀土资源储备(如包钢股份)、掌握加工技术(如宁波韵升)的头部企业。

警惕跟风:部分A股公司仅涉及稀土回收或贸易,无实际资源支撑,可能"蹭概念"后回落。

五、大国博弈的棋子,还是棋手?

美国砸11亿救稀土,表面看是"工业自主"的壮举,实则是中国出口管制逼出的"被动应对"。对股民而言,这波行情既是政策红利的短期狂欢,也是观察全球供应链重构的窗口——谁能真正掌握稀土定价权,谁才是最后的赢家。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88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