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3选1,都是豪门挑剩的!曼联的新中锋到底是谁?
如果你以为顶级豪门的转会像高级自助餐一样琳琅满目,想拿啥拿啥,那极有可能你没看过曼联选中锋的过程。谁曾想,堂堂红魔,居然在今夏面临“极限3选1”的尴尬:市场上所有价美物廉的“9号位”早就被切尔西和阿森纳这些邻居瓜分得干干净净,留给曼联的,只剩下价格虚高、评价不一的“豪门剩男”——这味道,就跟凌晨三点的外卖,哪家都不太理想。
先说现状。库尼亚和姆贝乌莫接连加盟,照理讲,曼联锋线该焕然一新。但是主教练阿莫林依然满脸“凡尔赛”:霍伊伦贵为新星,却远未证明能独自撑起大场面,齐尔克泽虽然在意甲混得风生水起,但一换环境,水土不服的概率让高层直冒冷汗。也难怪阿莫林依然念念不忘最后那块中锋拼图。每个主帅心里都有个刷进球的“目标男人”,可谁都不愿意下一次在欧冠夜里变身补锅匠——哪怕锅是老板掏钱买的!
说到这块“剩下的拼图”,谢什科的名字高高挂起。奇妙的是,这位被阿森纳“嫌弃”的前锋,放在曼联似乎就顺眼了许多。为什么?因为谢什科虽然进球效率一般、身价却高得令人肉痛,简直是集市场冷落和主教练纠结于一身的典范。可偏偏风水轮流转,他的风格却非常适合今天的曼联——全面、能抗、能为得分型边路和前腰“做嫁衣”。要把库尼亚和姆贝乌莫这对“双枪”打造成锋线利器,谢什科这类桥头堡显然比蹲等运气爆棚的青年才俊靠谱许多,“用脚投票”,选他,曼联至少输得体面。
本以为曼联也就到此为止,结果红魔高层突然灵光一现,祭出“内部挖角”这一新招。英超球员出场少,干脆转而打英超内部主意——再不济,也能避免新援来了就“水土不服”直接跑路的惨剧。谢什科虽然技术全面,但英超适应性是个未解难题。沃特金斯和杰克逊就不一样,这俩出身英超,实战经验足,标签一个是“效率狂人”,一个是“无私灵魂”,甚至比谢什科更接地气。
沃特金斯好在哪?老实说,得分能力那是硬核,有人称他是“下一个瓦尔迪”。但有的人球品优秀,布满热情,却永远进不了大场面的镜头。杰克逊则不同,他对球队的增益在于,能时刻为库尼亚和姆贝乌莫这一对活宝铺路建桥——自己进不了球,至少安排别人进球,从更衣室气氛组到锋线掩护都能体现“团队价值”。选谁,还得看哪个更贴合阿莫林的战术胃口。
当然,有人要问,曼联咋就混到这样非此即彼的田地?其实,滕哈赫任内,曼联盲信“荷甲意甲精品”,作为补锅代表,招来一批“只适合邮票上的联赛”的球员,结果“人迷俱乐部”一度成了转会市场上的笑柄。本地货用得好不好,前车之鉴历历在目。切尔西有福登、阿森纳有恩凯蒂亚,曼联靠什么?唯有聪明的策略和一点点“英伦情结”。
现在格局明了,阿莫林和他的助教团,只能在谢什科、沃特金斯、杰克逊之间“极限三选一”。选谢什科,就是赌他在英伦新环境下能爆发;选沃特金斯,是押他复制英超的进球纪录;而要是挑杰克逊,看中的无非是团队属性和稳定输出。三个人,三种风格,却都不是最佳,只能说各有“剩”利,是货真价实的“豪门备胎”。但是谁说备胎就没春天?说不定,下一个英超之王,就藏在这三人里。只不过,对曼联来说,这一茬茬的“精挑细选”背后,折射出的恰好就是新豪门时代的尴尬与无奈。资源永远被瓜分,选择总是有限。这,大概才是真正的“顶级豪门选中锋”,又一出“极限生存”真人秀吧。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